时间: 2025-04-27 01:1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4:11
原文展示:
兵乱后杂诗 吕本中 〔宋代〕
万事多翻覆,萧兰不辨真。 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 求鲍羹无糁,浇愁爵有尘。 往来梁上燕,相顾却情亲。
白话文翻译:
世事多变,真假难辨,就像萧草和兰花难以区分。 你成了误国的贼人,我却成了家破人亡的人。 想求一碗鲍鱼羹却没有米粒,想借酒浇愁却发现酒杯已积满灰尘。 梁上的燕子来回飞翔,彼此相望却显得情意亲近。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东莱,南宋初年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风格沉郁悲壮。这首诗作于南宋初年,当时金兵南下,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战乱后的生活感受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通过对比自己和“误国贼”的境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不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描绘了战乱后的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首句“万事多翻覆”即概括了时代的动荡不安,而“萧兰不辨真”则进一步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人心的难测和社会的混乱。后两句通过对个人境遇的描述,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最后两句以燕子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反映时代苦难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后社会现实的描绘和个人遭遇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不幸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萧兰不辨真”比喻什么? A. 真假难辨 B. 萧草和兰花 C. 社会动荡 D. 个人遭遇 答案:A
诗中的“浇愁爵有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奈 B. 绝望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B
诗中的“往来梁上燕”比喻什么? A. 无家可归的人 B. 和平生活 C. 社会动荡 D. 个人遭遇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