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1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12:05
魏衍见过
作者: 陈师道
暑雨不作凉,爽风只自高。
我老亦衰疾,奈此正郁陶。
魏侯有新语,高处近风骚。
隐几聆五字,未觉历日劳。
酒然堕冰井,起粟竖寒毛。
三山已在目,万象谁能逃。
历险见绝足,过口味豚膏。
愿为夏雷鸣,莫作饥鸢号。
夏天的雨并不带来凉爽,清风独自高高在上。我年纪大了,身体也衰弱,面对这种心情却格外郁结。魏侯有新的言论,身处高位的人更容易接触到风骚之事。我静坐在几案旁,听那五字的道理,未曾感到日子辛劳。酒在冰井中沉淀,促使我起身竖起寒毛。三座高山已经在眼前,万象之中又有谁能逃脱呢?经历了险境才知晓绝对的足迹,品尝到的却是豚膏的美味。希望能如雷鸣般轰响,不要像饥饿的鸢鸟那样哀叫。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子义,号天池,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陈师道老年时期,反映了他在年老体衰时的感怀与思考。诗中对魏侯的提及,可能隐喻对当时政治或社会的观察与思索。
《魏衍见过》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诗作,蒋师道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内心的复杂情感。全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开篇的“暑雨不作凉,爽风只自高”,生动地描绘了夏日的炎热与清风的渺小,表明了诗人的孤独感。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将个人的衰老与社会的高位结合,形成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尤其是“愿为夏雷鸣,莫作饥鸢号”,表达了诗人渴望激荡人心的情感,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价值的追问。整首诗情感饱满,意象生动,表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和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诗人希望能够超越世俗的烦恼,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诗词测试:
“暑雨不作凉”中,“暑雨”指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愿为夏雷鸣”中,夏雷鸣象征着什么?
A. 激情
B. 悲伤
C. 渴望
D. 不安
诗中提到的“魏侯”指的是?
A. 桃花源
B. 魏国的君主
C. 魏晋时期的文人
D. 诗人自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