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玉声如乐

《玉声如乐》

时间: 2025-04-30 18:43:38

诗句

玉叩能旋止,人言与乐并。

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

佩想停仙步,泉疑咽夜声。

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

特达知难拟,玲珑岂易名。

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3:38

原文展示:

玉声如乐
刘轲 〔唐代〕

玉叩能旋止,人言与乐并。
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
佩想停仙步,泉疑咽夜声。
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
特达知难拟,玲珑岂易名。
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白话文翻译:

玉的声音如同乐曲般动听,大家都说它与音乐相辅相成。
繁杂的音调忽然停止,典雅的韵律却依然清晰。
佩玉的想象仿佛停下了仙人的步伐,泉水的声音似乎在夜里轻轻咽下。
曲子结束后听不出有什么不同,回响中却透露着深厚的情感。
特别能够领悟这种难以比拟的感受,玲珑的声音岂是容易用名字来形容的。
如果能得到昆山的美玉,一片玉石将会是我莫大的荣耀。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叩:指玉器敲击发出的声音。
  • 旋止:旋转和停止,形容声音的变化。
  • 与乐并:与音乐相互辉映。
  • 繁音:繁杂的声音。
  • 雅韵:优美而典雅的韵律。
  • 佩想:佩戴玉器的想象。
  • 泉疑咽:泉水的声音仿佛在夜里含蓄地咽下。
  • 曲终:曲子结束时。
  • 玲珑:形容声音清脆和精致。
  • 昆山:指昆山的美玉,象征珍贵。

典故解析:

昆山以其美玉著称,古人认为美玉不仅是珍贵的物质,更是精神和情感的象征。诗中提到昆山的美玉,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轲,唐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他的诗风清新,善于运用音韵和意象,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创作背景:

《玉声如乐》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中通过玉声与乐曲的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艺术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玉声如乐》这首诗以“玉声”作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声音的赞美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用“玉叩能旋止”引入,展现出玉的声音如乐曲般动听,此处不仅描绘了声音的优美,更传达出一种和谐的艺术感受。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用“繁音”“雅韵”对比,表现出音乐的复杂与纯粹,仿佛在音乐的世界中穿梭。诗中“佩想停仙步”的意象,进一步升华了对美的追求,仿佛在描绘一种超脱世俗的仙境。

结尾处提到的“昆山如可得”,不仅是对物质美的渴望,更是对精神美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心中那份理想与荣耀的向往。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情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叩能旋止:玉的声音能在瞬间停止,表现出声音的灵动。
  • 人言与乐并:人们都说玉声与乐声相辅相成,彰显了玉声的美妙。
  • 繁音忽已阕:繁杂的声音突然中断,暗示一种突如其来的宁静。
  • 雅韵诎然清:优雅的韵律依然清晰,感受到一种高雅的气质。
  • 佩想停仙步:佩戴玉器的想象仿佛使仙人停下脚步,寓意对美的沉醉。
  • 泉疑咽夜声:泉水的声音似乎在夜里轻轻咽下,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 曲终无异听:乐曲结束后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却在回响中透露情感。
  • 响极有馀情:声音的回响中透出深厚的情感,体现出艺术的感染力。
  • 特达知难拟:能够领悟这种难以比拟的感受,强调了艺术的独特。
  • 玲珑岂易名:玲珑的声音难以用简单的名字来形容,表现出其珍贵。
  • 昆山如可得:若能得到昆山的美玉,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一片伫为荣:一块美玉将成为我莫大的荣耀,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的声音比作乐曲,增强了音响的美感。
  • 拟人:将泉水的声音拟人化,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 对仗:如“繁音”“雅韵”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玉声作为核心,通过音韵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深切渴望,传递出一种高雅与纯粹的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丽、珍贵和纯洁。
  • :代表艺术和和谐。
  • :象征自然和宁静。
  • :代表理想化的境界和超脱。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玉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之物,常常与美德、纯洁相联系。乐声则代表着艺术的美好,泉水则象征着生命和灵动。诗中结合这些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境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玉声如乐》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刘轲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昆山”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的山川
    • B) 珍贵的美玉
    • C) 仙境
    • D) 音乐
  3. 诗中“曲终无异听”的意境表达了什么?

    • A) 音乐的结束
    • B) 感情的深厚
    • C) 对艺术的追求
    • D) 对美的失望

答案:

  1. B) 刘轲
  2. B) 珍贵的美玉
  3. B) 感情的深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静夜思》相比,刘轲的《玉声如乐》更侧重于音响的描绘,而李白的作品则注重情感的抒发。两首诗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但都体现了对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南曲 鸿门宴 桂殿秋(寿于湖先生) 种梅 立秋日 立秋 过施水庵 题双瀑亭 题忠烈侯庙 姜山前岩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尖酸克薄 腹胪 楚腰蛴领 清门静户 破叶箭 包含欣的词语有哪些 薪尽火传 包含恸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练的词语有哪些 黄字旁的字 武抃 門字旁的字 包含粜的词语有哪些 前思后想 阜字旁的字 宿宿 鬼字旁的字 救急扶伤 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