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李献甫

《寄李献甫》

时间: 2025-07-27 06:21:44

诗句

何言自我去,眼前一似空。

城中岂无人,过目犹飞虫。

又厌尘事多,枳棘生胸中。

安知秋江水,净碧如磨铜。

尚恨有世累,不及垂钓翁。

望望当速来,止琴视孤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6:21:44

原文展示:

寄李献甫
梅尧臣

何言自我去,眼前一似空。
城中岂无人,过目犹飞虫。
又厌尘事多,枳棘生胸中。
安知秋江水,净碧如磨铜。
尚恨有世累,不及垂钓翁。
望望当速来,止琴视孤鸿。

白话文翻译:

我何必说自己要离去,眼前的景象似乎变得空旷。
城中难道就没有人吗?只是过目而已,如同飞虫一般。
我又厌烦尘世的琐事,心中如同生满了枳棘。
怎么能知道秋天的江水,清澈得像磨过的铜一样。
我仍然怨恨世间的羁绊,无法比得上那垂钓的老翁。
盼望你能快些来,我独坐在琴前,目视孤鸿。

注释:

  • 何言:何必说。
  • 自我去:我自己离去。
  • 一似空:一片空旷,形容心境的空虚。
  • 城中岂无人:城中难道就没有人吗?
  • 过目犹飞虫:形容对事物的淡漠与无情。
  • 又厌尘事多:又厌倦世间的琐事很多。
  • 枳棘:枳棘是一种带刺的植物,象征烦恼。
  • 安知:怎么能知道。
  • 净碧如磨铜:形容江水清澈如碧铜。
  • 尚恨有世累:仍然怨恨世间的牵绊。
  • 不及垂钓翁:不如那位垂钓的老翁无忧。
  • 望望当速来:期待你快点到来。
  • 止琴视孤鸿:独坐琴前,目视孤独的鸿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与友人李献甫之间,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世事烦扰的厌倦,渴望闲适生活的情感。

诗歌鉴赏:

《寄李献甫》是一首表达思友之情与内心烦恼的诗。诗的开头通过“何言自我去”的设问,引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空虚和无奈。接着,通过对城中人烟稀少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表现出一种对世事的无奈与厌倦。诗中提到“枳棘生胸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心中烦恼的滋生,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琐事所带来的压迫感。

而后,诗人转而描绘秋江的景象,清澈如磨铜的水面,反衬出自己的心境,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渴望的超脱。接下来的“尚恨有世累”,更是直接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恶,向往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彷佛渴望成为“垂钓翁”,在自然中寻得一份安宁。

最后以对友人的期盼作为结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梅尧臣高远的情怀与豁达的心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何言自我去”意指自己何必说要离去,表达对现状的不满。
    2. “眼前一似空”形容眼前的景象空旷,内心孤寂。
    3. “城中岂无人”反问城中难道没有人,显得孤独。
    4. “过目犹飞虫”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飞虫般短暂。
    5. “又厌尘事多”表达对世俗琐事的厌倦。
    6. “枳棘生胸中”用枳棘象征内心的烦恼。
    7. “安知秋江水”引入自然景象,反衬内心的渴望。
    8. “净碧如磨铜”描绘江水的清澈,心境的理想化。
    9. “尚恨有世累”表现对世俗牵绊的不满。
    10. “不及垂钓翁”渴望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
    11. “望望当速来”期待友人的到来。
    12. “止琴视孤鸿”表达孤独的情境。
  • 修辞手法

    1. 比喻:“过目犹飞虫”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短暂。
    2. 象征:枳棘象征烦恼;江水象征内心的宁静。
    3. 对仗:如“尚恨有世累”与“不及垂钓翁”形成鲜明对比。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对世俗的厌倦,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孤鸿:象征孤独与自由,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秋江水:象征宁静与清澈,代表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枳棘:象征烦恼与困扰,体现生活中的苦闷。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言自我去”意指什么?
      • A. 我不想走
      • B. 说自己要走
      • C. 说自己要留
    2. 诗中“枳棘生胸中”象征着什么?
      • A. 快乐
      • B. 烦恼
      • C. 宁静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厌倦
      • B. 向往
      • C. 无所谓
  •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亲友的思念。
    • 《登高》杜甫: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
  •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寄李献甫》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事的思考,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思考。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自责二首 谒金门·春半 卜算子(咏梅) 初夏 减字木兰花·春怨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落花 留题曹娥庙 元宵次弟文哲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弋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琛册 靑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包含勋的成语 油油腻腻 事危累卵 匠心独运 包含簌的词语有哪些 业字旁的字 数黄道白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东方汇理银行 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知书通礼 升官发财 大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