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5:5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58:01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作者:朱淑真 〔宋代〕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柔和景象,春日迟迟而柔和,花香在小径上悄然流动。清明节已经过去,回首却让人感到不堪,仿佛乌云笼罩着朱红色的楼阁。午后醒来,窗外传来黄莺的歌声,春愁又从何处唤起呢?在绿杨的影子下,海棠亭旁,红杏在树梢上悄然盛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朱淑真,宋代女词人,字惟贞,号雪窗,生于江南。她的词风细腻婉约,情感真挚,常以女性的视角表现生活与自然,尤其擅长描写春景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天,正值清明节后,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柔情与生命的脆弱,因而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惆怅与思索。
朱淑真的《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柔和,展现了她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词的开头“迟迟春日弄轻柔”,便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舒适,仿佛春光洒在身上,令人陶醉。接下来的“花径暗香流”,更是通过花香的隐约传递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令人心生向往。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一句,诗人通过清明节的时节,与其传统的哀思相结合,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此时的“云锁朱楼”则营造出一种幽闭的氛围,仿佛春光也被困住了,令人在美好与惆怅之间徘徊。
后面几句“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则将词的情感推向高潮,黄莺的歌声唤醒了春天的愁绪,诗人对于春天与愁苦的复杂情感交织,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的“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将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情感结合,展现出一种生命重生的希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传递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春天美好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迟迟春日弄轻柔”中的“迟迟”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朱楼”主要象征什么?
“午窗睡起莺声巧”中,诗人是通过什么来唤起春愁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朱淑真的《眼儿媚》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虽同为女性词人,但朱淑真的词更显春日的柔情与生命的感慨,而李清照的作品则多反映出对爱情的思念与心痛。两者风格各异,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