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6:03
清平乐 石笋,城西七十里
作者: 赵熙 〔清代〕
掀穿地壳。此石何年斲。
莫是娲皇亲手握。放出箨龙头角。
冶官苍翠无边。古来驿路嘉犍。
认取苏仙风骨,空山支拄青天。
这块石头是如何掀穿地壳的呢?这块石头是什么时候被雕刻成形的?难道是女娲亲自把它握在手中,释放出如龙头般的形状吗?这座山峰苍翠无边,古往今来是驿路上美好的标志。只需认出苏仙的风骨,空山便支撑起了青天。
作者介绍
赵熙(1686-1759),字宗沐,号松江,清代词人、画家,以山水画著称,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高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清代盛世时期,诗人对自然的崇拜与赞美,通过描绘石笋的壮丽景观,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赵熙的《清平乐 石笋,城西七十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词作,充满了哲理与思考。在清代的背景下,诗人将自然的奇观与人文思想相结合,展现了一个崇高的精神追求。
整首词以石笋为主线,石笋的形象不仅是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更是诗人思考生命与存在的象征。起首几句通过对石头的探讨,暗示了自然的神秘力量,特别是提到“娲皇”这一神话形象,令整首词增添了神秘与庄重感。随后的描写又将视线转向山的苍翠与驿路的美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中提及的“苏仙风骨”,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更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赞美。诗人在空山之中,仿佛找到了支撑自己理想与信念的力量,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感。
逐句解析
掀穿地壳。这石何年斲。
这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石头的伟岸与古老,似乎在询问它的来历。
莫是娲皇亲手握。放出箨龙头角。
将石头与女娲的神话联系在一起,暗示其神圣与奇特,形象生动,富于想象。
冶官苍翠无边。古来驿路嘉犍。
描述石笋的壮丽,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同时提及驿路的历史,具有文化底蕴。
认取苏仙风骨,空山支拄青天。
通过苏轼的风骨引出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放出箨龙头角”)、夸张(“掀穿地壳”)、对仗(“冶官苍翠无边”),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艺术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石笋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展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娲皇”指的是哪个古代神话人物?
“空山支拄青天”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诗中提到的“苏仙”是谁?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赵熙的《清平乐 石笋》更注重自然的奇特与人文的结合,而王维则更强调山水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这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的思考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