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3:35
邹忌不如徐公美,引镜自窥得真是。
门下食客才有求,昏昏便与妻妾比。
徐家耳孙却不然,自名一镜京师市。
世人无用看青铜,此君双眼明秋水。
君以无求游公卿,勿令此镜生瑕滓。
碟子大面何难知,从今光照二百里。
这首诗表达了对徐公的赞美,指出他比邹忌更美。通过镜子自我欣赏可以看出真实的自己。门下的食客们常常有自己的私心,昏昏沉沉地与妻妾攀比。而徐家耳孙却不同,他自视如一面镜子,在京师市场上自我明亮。世人往往不重视青铜器,然而这个人眼睛如秋水般清澈。你无所求地游历于公卿之间,不要让这面镜子上留下污点。如此小的事物也能识别真相,从今往后,你的光明可以照耀二百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山谷,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政治家。他以忠诚和义气而著称,在宋元之交抵抗蒙古入侵,最终被俘而死。他的诗作多表现悲壮的爱国情怀,深情而激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危亡之际,文天祥通过对徐公的赞美,传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赠镜斋徐相士》一诗,表面上是对徐相士的赞美,实则隐含了文天祥对自身的反思与自省。诗中开头提到的邹忌与徐公,前者是名士,后者则是文人理想中的高洁人品。通过“引镜自窥”,诗人揭示了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诗人用“门下食客”来比拟那些只为名利而聚集的人,暗示了世俗的浮华与内心的空虚。
而“徐家耳孙却不然,自名一镜京师市”则表现了徐公的独特与自信,他的存在就像一面明镜,能够反映出世间的真实。接下来的“君以无求游公卿”更是强调了高洁的人格应当超越世俗的追求,保持内心的纯净。
整首诗通篇采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尤其是最后一句“从今光照二百里”,既暗示了对徐公的期许,也象征着理想人格的辉煌。诗歌在表达个体自我反省与人格理想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反思自身的契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对高洁人格的赞美与追求,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同时倡导一种超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徐公的赞美,折射出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邹忌的故事源于哪本书?
诗中提到的“徐家耳孙”指的是谁?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