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2:24
次韵张唐卿
张镃 〔宋代〕
迩来衰鬓渐当箝,杖策投繻感壮年。
得失暮三朝必四,才能人百已难千。
顾形真是臞仙薄,琢句何堪大手腾。
纨袴纷纷能索我,劳君眼力世情边。
最近我的鬓发渐渐变白,仿佛是被岁月所压迫。
我手杖支撑着自己,感慨年轻时的壮志未酬。
得失之间,暮年人必定要经历几番波折,
有才华的人百里挑一,却难以找到千人之才。
回头看自己,真像个瘦弱的仙人,
雕琢句子又怎能承受那样的大手笔呢?
那些华丽的衣服纷纷向我求索,
却让你费尽眼力去理解这世间的情感。
张镃,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诗歌的风格和内容受到当时文人推崇。其作品常体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及对时事的敏锐观察。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衰老、才华与社会的感悟。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对自身处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对得失、才华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衰老与才华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在晚年时的愁思和对青春的怀念。开头以“衰鬓”引入,直接指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表明作者对于年华逝去的感慨与无奈。接着,诗人以“得失”来表达人生的起伏,体现了对生命经历的深刻理解。尤其是“才能人百已难千”,揭示了在众多人才中,真正卓越的人仍然难以寻觅,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批判。
“顾形真是臞仙薄”,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身世与心境,仿佛成为了一个被世俗忽略的仙人,带有自嘲的意味。而“琢句何堪大手腾”则是对自己才华的谦逊,表明尽管努力创作,也难以达到心中的理想境界。
最后两句,诗人又回到现实中,感受到社会对他身份的期待与压力。整首诗在抒情与叙事之间切换,呈现出丰富而复杂的人生体验,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与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才能稀缺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在面对衰老和社会压力时的内心挣扎与思考。
诗中“衰鬓”指的是什么?
“才能人百已难千”反映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臞仙”,用来形容什么?
答案: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但张镃更突出个人才能的稀缺与对衰老的感慨,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时代变迁的忧虑与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