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4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48:26
望江南(元宵)
春悄悄,春雨不须晴。
天上未知灯有禁,人间转似月无情。
村市学箫声。
春天悄然来临,春雨不必期待晴天。
天上的灯笼不知是否有禁忌,人间的情感却像月亮般无情。
村庄和市集传来悠扬的箫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歌在当时颇受欢迎,风格多变,善于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宵节期间,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人间情感的思考。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和欢乐,但诗中却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在欢庆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望江南(元宵)》通过简练的语言勾画出春天的气息和元宵节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思考与感怀。首句“春悄悄,春雨不须晴”,以轻柔的语气描绘了春的悄然来临,暗示了春雨的滋润与生机,而不必依赖于晴天。此句不仅传递了春天的气息,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接下来的“天上未知灯有禁,人间转似月无情”,则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对比。灯笼作为元宵节的重要象征,然而其背后却可能隐藏着禁忌与限制,反映了人们在欢庆中的无奈。月亮的无情,象征着人间情感的冷漠,诗人似乎在感慨节日的欢乐背后,人际关系的疏离与孤独。
最后一句“村市学箫声”则将诗的情景拉回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村庄与市集的箫声,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而又淡淡的忧伤。整首诗在欢庆与孤独之间游走,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内心世界与对社会人情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元宵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人间情感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在欢庆中难以掩饰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一个?
“月无情”中“无情”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学箫声”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