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4:06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其二 寿友人
廖行之 〔宋代〕
试数阶蓂有几,昨朝看到今朝。南薰早动舜琴谣。端为熊罴梦兆。学粹昔人经制,文高古乐箫韶。天风从此上扶摇。回首不劳耕钓。
白话文翻译:
试着数一数台阶上的蓂草有多少,从昨天看到今天。南方的暖风早早地吹动了舜帝的琴声。这一切都是因为熊罴的梦兆。学问精深如同古人,文采高超如同古代的乐曲箫韶。天风从此向上扶摇。回首一看,不再需要耕作和钓鱼。
注释:
- 阶蓂:台阶上的蓂草,蓂草是一种古代用来计时的植物。
- 南薰:指南方的暖风。
- 舜琴谣:指舜帝的琴声,象征着和谐与治理。
- 熊罴梦兆:古代认为梦见熊罴是生男孩的吉兆。
- 经制:指经典和制度,这里指学问。
- 箫韶:古代的一种高雅乐曲。
- 天风扶摇:比喻人的事业或名声直上云霄。
- 不劳耕钓:不再需要劳作,比喻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深厚的学问和文学造诣。这首诗是为友人祝寿而作,表达了对友人学问和文采的赞美,以及对其未来事业的美好祝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友人生日之际所作,通过诗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和祝福,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学问和文学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蓂草、南薰、舜琴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祥和、高雅的氛围。诗中“学粹昔人经制,文高古乐箫韶”一句,直接赞美了友人的学问和文采,将其比作古代的经典和高雅的乐曲。而“天风从此上扶摇”则预示着友人的事业将如天风般直上云霄,前途无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试数阶蓂有几,昨朝看到今朝。”:通过数蓂草的动作,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友人的长寿。
- “南薰早动舜琴谣。”:用南薰和舜琴谣来象征友人的和谐与治理能力。
- “端为熊罴梦兆。”:暗示友人家中将有喜事,可能是生男孩。
- “学粹昔人经制,文高古乐箫韶。”:直接赞美友人的学问和文采。
- “天风从此上扶摇。”:预示友人的事业将如天风般直上云霄。
- “回首不劳耕钓。”:表达了对友人未来不再需要劳作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风从此上扶摇”将友人的事业比作直上云霄的天风。
- 象征:如“南薰早动舜琴谣”用南薰和舜琴谣象征和谐与治理。
- 对仗:如“学粹昔人经制,文高古乐箫韶”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学问、文采和未来事业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 蓂草:象征时间的流逝和长寿。
- 南薰:象征温暖和和谐。
- 舜琴谣:象征治理和和谐。
- 熊罴梦兆:象征喜事和吉祥。
- 箫韶:象征高雅和文采。
- 天风扶摇:象征事业的成功和名声的远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薰早动舜琴谣”中的“南薰”指的是什么?
A. 南方的暖风
B. 南方的音乐
C. 南方的植物
D. 南方的食物
- “学粹昔人经制,文高古乐箫韶”这句话赞美了友人的什么?
A. 学问和文采
B. 品德和行为
C. 财富和地位
D. 健康和长寿
- “天风从此上扶摇”这句话预示了什么?
A. 友人的事业将如天风般直上云霄
B. 友人将遭遇困难
C. 友人将隐居山林
D. 友人将失去名声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廖行之的《西江月 其二 寿友人》: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廖行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学问和文采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廖行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总体发展情况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