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6:40
水调歌头·万里净无翳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万里净无翳,一镜独当天。
老蟾痴兔顽甚,阅世几何年。
任尔炎凉千变,不改山河一色,
爽气逼人寒。何必乘槎去,
直到斗牛间。叹常娥,元不嫁,
只孤眠。古今遗恨,不能长似此宵圆。
我有竹溪茅舍,办取金凤玉露,
一笑四并全。细和坡仙句,
低唱教婵娟。
在这万里无云的天空下,仿佛一面镜子高悬在空中。
老月亮和那顽固的兔子,究竟经历了多少岁月。
不论世事如何变迁,山河的颜色始终如一,
清爽的气息使人倍感寒意。何必乘船而去,
直到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感叹嫦娥,她本不嫁人,
如今只能独自安眠。古今留下的遗憾,
无法与今夜的圆月相比。我有竹溪边的茅草屋,
准备好金凤与玉露,只需一笑便能全然拥有。
细细吟唱坡仙的词句,轻声低唱以教得嫦娥。
李曾伯,字时中,号秋水,宋代诗人,擅长词作。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感。
《水调歌头·万里净无翳》成诗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诗人以月亮为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李曾伯的《水调歌头·万里净无翳》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词作。开篇便以“万里净无翳”描绘出一幅清澈明朗的天空,给人以开阔的视野与心境。通过“老蟾痴兔”的意象,诗人引入了月亮与兔子的传说,暗示时间的无情与岁月的流逝。诗中反复提及的“山河一色”,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还体现出诗人对永恒与不变的渴望。
在写到嫦娥时,诗人以其孤独的境遇,抒发了对人世间情感的思考。面对古今遗恨,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奈与惆怅,然而在“竹溪茅舍”与“金凤玉露”的对比中,依然展现出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以“低唱教婵娟”收尾,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嫦娥孤独境遇的深切同情。
整首词在意境上高远,情感上细腻,通过对自然与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常娥”是指什么?
A. 月亮
B. 仙女
C. 诗人
D. 兔子
“万里净无翳”的意思是:
A. 天空阴云密布
B. 天空晴朗无云
C. 天空有烟雾
D. 天空多雨
诗中提到的“斗牛间”是指什么?
A. 一片土地
B. 一处河流
C. 星空中的星座
D. 一个村庄
对比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以月亮为主题,但李曾伯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苏轼则更多地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李曾伯的诗意更为细腻,情感更为丰富,而苏轼则更具豪放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