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6:07
瞥见谁家燕,才惊社日临。
洛花移种否,唤起故园心。
偶然看到哪家飞来的燕子,才意识到社日即将到来。
洛阳的花是否已经移植过来,唤醒了我对故乡的思念。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元禧,号天池,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曾伯在湘地赴广道途中,目睹燕子飞来,唤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他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这首诗以燕子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故乡的思念。首句“瞥见谁家燕”通过简单的描写,勾勒出一个生动的春意盎然的场景。燕子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是亲切与温暖的代表,诗人在看到燕子的瞬间,心中涌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着“才惊社日临”,诗人进一步表达了随着春天的到来,社日的临近,意味着农耕的开始,这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文化习俗的反映。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及“洛花移种否”,则暗示了他对故乡花卉的思念,洛阳作为诗人的故乡,花是他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一句“唤起故园心”,更是点明了诗的主旨,抒发了对故乡深情的回忆。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感世界,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故乡情怀与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春天的象征与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自然与人情之间的深刻联系,展示了诗人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社日是指什么?
“洛花”指的是哪个地方的花?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曾伯的这首《飞燕》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但李曾伯更着重于春天的自然景象,而杜甫则在更广泛的历史背景下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