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自湘赴广道间杂咏·飞燕

《自湘赴广道间杂咏·飞燕》

时间: 2025-05-02 08:16:07

诗句

瞥见谁家燕,才惊社日临。

洛花移种否,唤起故园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6:07

原文展示:

瞥见谁家燕,才惊社日临。
洛花移种否,唤起故园心。

白话文翻译:

偶然看到哪家飞来的燕子,才意识到社日即将到来。
洛阳的花是否已经移植过来,唤醒了我对故乡的思念。

注释:

  • :指燕子,常被视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社日:指的是社祭的日子,通常是在春天,寓意着农耕的开始。
  • 洛花:指洛阳的花,象征着美丽的故乡风景。
  • 故园心:思念故乡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元禧,号天池,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曾伯在湘地赴广道途中,目睹燕子飞来,唤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他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燕子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故乡的思念。首句“瞥见谁家燕”通过简单的描写,勾勒出一个生动的春意盎然的场景。燕子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是亲切与温暖的代表,诗人在看到燕子的瞬间,心中涌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着“才惊社日临”,诗人进一步表达了随着春天的到来,社日的临近,意味着农耕的开始,这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文化习俗的反映。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及“洛花移种否”,则暗示了他对故乡花卉的思念,洛阳作为诗人的故乡,花是他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一句“唤起故园心”,更是点明了诗的主旨,抒发了对故乡深情的回忆。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感世界,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故乡情怀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瞥见谁家燕”:偶然看到燕子,带有惊讶与欣喜。
    2. “才惊社日临”:社日的临近使人意识到春天已经来临。
    3. “洛花移种否”:询问故乡的花是否已经移植,表现对故乡的关心。
    4. “唤起故园心”:唤醒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燕子比喻春天的到来。
    • 拟人:通过“唤起”表达内心情感的生动。
    • 对仗:前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春天的象征与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自然与人情之间的深刻联系,展示了诗人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燕子:象征春天的来临与新的希望。
  • 社日:反映农耕文化,连接自然与人文。
  • 洛花:代表故乡的美丽,承载了诗人的情感记忆。
  • 故园心:象征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社日是指什么?

    • A. 春天的一个节日
    • B. 秋天的一个节日
    • C. 夏天的一个节日
  2. “洛花”指的是哪个地方的花?

    • A. 北京
    • B. 洛阳
    • C. 南京
  3.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A. 燕子
    • B. 竹子
    • C. 山川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曾伯的这首《飞燕》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但李曾伯更着重于春天的自然景象,而杜甫则在更广泛的历史背景下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曾伯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舞者 边城作 边城寓题 赠苗端公二首 长安送友人之黔南 送李殷游京西 寄吉谏议 江柳 监郡犍为舟中寓题寄同舍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贝字旁的字 烛燎 包含始的词语有哪些 不徐不疾 休结尾的成语 四辟 包含歧的词语有哪些 黄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觇览 远涉重洋 千岁鹤归 灵心慧性 厂字头的字 卝字旁的字 桑杈 庸中皎皎 此界彼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