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2:00
《依韵和永叔内翰酬寄杨州刘原甫舍人》
作者:梅尧臣
东望淮海间,恨无鸿鹄羽。
鸿鹄日已飞,风雪岁将暮。
忆听谈老庄,达生无恐惧。
我今齿发疏,何异树有蠹。
离别不必道,俛仰已成故。
书问虽懒为,梦寐则往屡。
乘桴思仲尼,好勇惭季路。
愿希隆中卧,不是邀三顾。
二公廊庙才,酬寄封尺素。
皋夔久相称,舜禹时已遇。
举杯向明月,此意聊可寓。
向东望去淮海之间,恨不得有鸿鹄的羽翼。
鸿鹄已经飞去,风雪已将岁末。
回忆起听老庄的谈论,达观的人生无所畏惧。
如今我年老发白,与树上虫蛀无异。
离别时无需多言,仰望俯视间已成故人。
虽说写信懒得去做,梦中往来却屡次有。
乘舟思念仲尼,勇敢之事让我羞愧季路。
希望能如隆中卧,不是为了三顾之邀。
二公的才华在庙堂之上,回应寄来的尺素。
皋夔早已被称道,舜禹时代也曾相遇。
举杯对着明月,这份情意可以寄托。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诗人,世称“梅子”。他以诗歌形式清新、内容深邃著称,常关注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观。
此诗是梅尧臣在接到刘原甫的书信后,所作的和韵诗。诗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梅尧臣的《依韵和永叔内翰酬寄杨州刘原甫舍人》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眷恋。诗的开头描绘了一种渴望,诗人希望能够像鸿鹄一样展翅高飞,表达了他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然而现实却是岁月无情,风雪交加,时光已然将至暮年,这种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回忆起道家思想的智慧,认为达观的人生能够超越恐惧,体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淡然态度。年华渐逝,他形象地将自己与树上的虫蛀相提并论,显示出对衰老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离别的情感在诗中也得到了体现,尽管不必多言,但彼此的心灵已然交融。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乘舟思念仲尼,表达了对勇气和理想的追求,同时感到自己在面对勇敢之事时的羞愧。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对二公才华的尊敬和友人的寄情,通过举杯明月,抒发了对人生理想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对过往的感慨。
整首诗行云流水,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梅尧臣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哲学思考。
全诗围绕对理想、友情和人生的思考展开,通过回忆、感慨与期盼,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诗中提到的“鸿鹄”象征什么?
A. 忍耐
B. 理想与追求
C. 友情
“离别不必道,俛仰已成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离别的无奈
B. 深厚的友情
C. 对未来的迷茫
诗人希望“隆中卧”,这是指什么?
A. 隐居生活
B. 志向远大
C. 寻求名声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梅尧臣的诗更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展现了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