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6:54
韶州南去接宣溪,云水苍茫日向西。
客泪数行先自落,鹧鸪休傍耳边啼。
兼金那足比清文,百首相随愧使君。
俱是岭南巡管内,莫欺荒僻断知闻。
韶州南边是宣溪,云水苍茫,太阳正向西沉。
客人的泪水已经先行落下,鹧鸪不要在耳边啼叫。
金子再多也无法比拟清白的文章,许多诗篇跟随我,令我愧对使君。
都在岭南这个巡管的地方,别欺负这偏僻之地没有知识的消息。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著名的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的诗文以气势磅礴和思想深邃著称,他在文学与思想方面的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作于韩愈被贬至岭南之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仕途艰难的感慨。作为一位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文人,韩愈通过这首诗表现出对清白文风的执着与对乡土文化的珍视。
韩愈的《晚次宣溪,辱韶州张端公使君惠书叙别酬以绝句二章》是一首情感丰沛的诗作,诗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还折射出他对自身处境的不满与无奈。诗的开头描绘了云水苍茫的景象,暗示了旅途的遥远和孤独感,尤其是“客泪数行先自落”,将作者的内心情感一语道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愁。
“金那足比清文”,这一句极具哲理性,韩愈在这里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鄙视,认为金钱的多寡无法与清白的文章相比,这也反映了他高洁的文人情怀。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思考与感慨的艺术空间。
最后两句,虽是对岭南的自我辩白,却也暗含对外界的无奈与自嘲,传达出一种对乡土文化的坚守与对知识的渴望。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却又蕴含深厚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对仕途艰难的感慨、以及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韩愈作为文人的高洁理想与无奈心境。
诗中提到的“韶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鹧鸪”在文中象征什么?
韩愈在诗中对金钱持何种态度?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友情的温情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韩愈的诗则更为沉重,体现了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