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石塘濑听猿

《石塘濑听猿》

时间: 2025-05-01 17:04:07

诗句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

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

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4:07

原文展示:

石塘濑听猿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
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
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猿鸣声时而响起,晨雾朦胧地笼罩着四周。
我分不清声音的远近,只能看到重重叠叠的山峦。
欢快的歌声从东岭传来,又在西岩静静回应。

注释:

  • 噭噭:猿声的形容词,形容声音响亮的样子。
  • 溶溶:形容晨雾轻柔、弥漫的样子。
  • 远近:指声音传来的距离,远或近。
  • 重沓:形容山峦层叠的样子,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 东岭、西岩:指山的方位,东边的山岭和西边的岩石。

典故解析:

在古代诗歌中,猿鸣常常用来象征孤独与幽静,尤其是在夜晚。沈约的这首诗,通过描写猿鸣与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和内心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子云,南朝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用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作品多反映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作者以自然为背景,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宁静,寄托对人生的感慨和思索。

诗歌鉴赏:

沈约的《石塘濑听猿》通过描绘夜猿的鸣叫与晨雾的交织,展现了自然的神秘与宁静。诗人在夜晚聆听猿声,伴随着晨雾的弥漫,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神秘感的氛围。诗中“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表现出自然界中生灵的和谐与交互,仿佛在描绘一幅生动的山水画。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借助猿鸣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表达出一种孤独而又深邃的情感。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感受到一种不可言喻的共鸣与安宁。这种情感的流露,使读者在欣赏优美景色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噭噭夜猿鸣:描绘夜晚猿声的响亮,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2. 溶溶晨雾合:晨雾的轻柔与猿鸣形成鲜明对比,展现自然的宁静。
  3. 不知声远近:表达作者对声音的迷惑,暗示内心的迷茫。
  4. 惟见山重沓:视觉上呈现出层层叠叠的山峦,增强了空间感。
  5. 既欢东岭唱:东边的山岭传来欢快的歌声,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6. 复伫西岩答:西边的岩石似乎在回应,形成一种和谐的对话。

修辞手法:

  • 拟人:猿鸣与晨雾的交融,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东岭唱”和“西岩答”,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通过夜猿鸣与晨雾的交织,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反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猿鸣:象征孤独与思考。
  • 晨雾:象征神秘与宁静。
  • 山重沓:象征深邃与自然的宏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沈约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噭噭”主要形容什么? A. 雨声
    B. 猿声
    C. 风声
    D. 水声

  3. 诗中提到的“东岭”和“西岩”分别指什么? A. 山岭和岩石
    B. 河流和湖泊
    C. 城市和乡村
    D. 日出和日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沈约的《石塘濑听猿》更侧重于猿鸣与晨雾的描写,而王维则通过描绘山水与秋色,展现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意境。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但表现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沈约诗文选》
  • 《南北朝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美人 虞美人(辰州上元) 虞美人 虞美人 狱中赠伯修 虞美人 虞美人 其二 过江寺和友 虞美人 为瓯碧题话荔图二首 其二 虞美人 题龚定庵词 虞美人 虞美人 其二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鹿字旁的字 斯文扫地 夕字旁的字 鬺髿 低头认罪 騣幼 上姓 閠字旁的字 轻过 提手旁的字 吟花咏柳 卧结尾的成语 包含狗的词语有哪些 白字旁的字 沮洳 恶人先告状 织当访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