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6:15
呈知府司封二十韵
作者:陈瓘 〔宋代〕
锦帐含香士,高名压缙绅。
南昌移皂盖,东颍憩朱轮。
孝悌资延寿,耕桑赖信臣。
优游千里治,谈笑六朝均。
竟日庭无讼,期年俗已淳。
休夸两岐秀,未若四时春。
近远皆沾泽,施为固有神。
欢讴连别壤,美织播严宸。
夙慕冰壶洁,终期骥足伸。
燕閒成吏隐,萧洒得湖滨。
烟柳笼亭槛,云波盪钓纶。
微风牵藻荇,小棹送鲈蓴。
缪作堂中客,惭陪席上珍。
开樽宁草草,延语每谆谆。
龌龌才非异,吹嘘意独亲。
摘鞍方邂逅,揽辔又逡巡。
丽巧裁新咏,缄题及鄙人。
曹刘风自古,李杜格殊伦。
拜赐欣愉甚,临分感叹频。
悠悠京国路,重染满衣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贵士人的生活,他的帐篷里散发着芳香,名望高于那些官绅。诗人提到南昌的皂盖和东颍的朱轮,暗指出行的方便。孝悌的精神延续着长寿,耕作和桑蚕则依靠忠诚的臣子。诗人优游自在,治理千里之地,谈笑中与古代的六朝人无异。整日庭院中无争讼,常年民风淳厚。不要夸耀两条岐路的秀丽,远不如四季的春天。无论近远都沾润着恩泽,施行的政策自然有神灵的庇佑。欢歌笑语连绵不绝,织造出美好的愿景。早已有了对冰壶的洁白向往,终归希望能像骏马一样奔腾。闲暇之余成为了隐士,洒脱地享受湖边的生活。烟柳笼罩着亭子和栏杆,云波荡漾着钓鱼的线。微风拂动着水草,轻小的船送来了鲜美的鱼。虽然坐在堂中做客,心中却感到惭愧陪伴在贵客的座位上。开瓶时不愿草草结束,延续的言谈总是细腻周到。龌龊的才情并非不同,吹嘘的意图却显得亲切。偶然间摘下马鞍,驾驭着马又徘徊不前。才华横溢,创作新诗,专心地写下题词给我这个平庸的人。自古以来,曹刘的风采和李杜的格调殊为不同。拜赐让我非常欢欣,临别时感叹频仍。长长的京城路,衣衫上沾满了尘土。
作者介绍:
陈瓘,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理解。
创作背景:
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士人的生活和理想,表达了对官场与民生的关注,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呈知府司封二十韵》展现了作者对士人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陈瓘通过对锦帐香气、南昌皂盖、东颍朱轮等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高雅而宁静的氛围,表露出士人生活的优越与闲适。诗中提到的“孝悌资延寿,耕桑赖信臣”,不仅反映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也暗示了政治与民生的紧密联系。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现出一种隐逸的情怀,“燕闲成吏隐,萧洒得湖滨”,诗人向往的是一种雅致而恬淡的生活,逃避官场的纷扰,追求身心的自由与宁静。尤其是“烟柳笼亭槛,云波荡钓纶”,将自然的美与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恬淡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古人风采与自我处境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当世的感慨与自我身份的认同,显示出一种丰富的历史感与文化厚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题围绕士人的理想生活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强调道德、政治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对理想人生态度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项是“缙绅”所指的对象?
A. 贫民
B. 高官贵族
C. 普通士人
D. 农民
“孝悌资延寿”中的“孝悌”主要指什么?
A. 兄弟之情
B. 父母之爱
C. 对长辈的尊重
D. 传统美德
诗中提到的“燕闲”意指:
A. 忙碌的生活
B. 安闲自在的隐士生活
C. 追求名利的生活
D. 忧虑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