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卜算子·梦里不知眠

《卜算子·梦里不知眠》

时间: 2025-04-27 12:10:26

诗句

梦里不知眠,觉后眠何在。

试问眠身与梦身,那个能只对。

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

要识三千与大千,不在微尘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0:26

卜算子·梦里不知眠

作者: 陈瓘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梦里不知眠,觉后眠何在。
试问眠身与梦身,那个能只对。
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
要识三千与大千,不在微尘外。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我不知道自己在睡觉,醒来后又不知道真正的睡眠在哪里。
我试着问,身体的睡眠和梦境的存在,哪一个才是更真实的呢?
醉酒之后有人醒来,但醒来的人却没有醉的人。
要想明白三千世界与大千宇宙的道理,其实并不在于微小的尘埃之外。

注释:

  • 梦里不知眠:在梦中无法意识到自己在睡觉。
  • 觉后眠何在:醒来后意识到真正的睡眠状态。
  • 眠身与梦身:身体的真实状态与梦中的状态。
  • 三千与大千:古代哲学中,三千指代微小的世界,大千则是更广阔的宇宙。
  • 微尘外:形容极其微小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瓘,南宋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后世,常表现出对人生、梦境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时代背景下,士人多思考人生与梦境的关系,诗人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探讨存在的意义。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梦里不知眠》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人在梦中无知无觉,醒来后又感到迷茫的状态,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往往对真实与虚幻的困惑。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身体的真实状态与梦境的状态,究竟哪一个更真实?这一反思引导读者思考自我存在的意义。最后两句则通过醉酒与清醒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对“知”与“不知”的思考,指出要理解更广阔的世界,真的不在于微小的尘埃,而是要从内心深处去探索。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宋代士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理解,具备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梦里不知眠,觉后眠何在:表达了在梦中无法觉察的状态,醒来后同样感到迷茫。
    2. 试问眠身与梦身,那个能只对:提出疑问,探讨梦境与现实的关系。
    3. 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通过醉酒的状态说明人们在不同意识状态下的体验差异。
    4. 要识三千与大千,不在微尘外:强调理解宇宙的道理并不在于表面的细微之处。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形成鲜明的对比。
    • 提问:通过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梦境与现实的关系,揭示了存在的复杂性,反映了人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无意识状态,代表了对真实的逃避和迷惑。
  • :象征精神的恍惚与迷离,表现对现实的不同理解。
  • 三千与大千:代表着不同层面的存在,暗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梦里不知眠”表达了什么状态?

    • A. 清醒状态
    • B. 无知状态
    • C. 醉酒状态
  2. “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现实与梦的关系
    • B. 人的不同状态
    • C. 对酒的认识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 陈瓘的《卜算子·梦里不知眠》与苏轼的《赤壁赋》都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存在的思考,但陈瓘更强调梦与现实的模糊界限,而苏轼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鄜延凯歌 其四 鄜延凯歌 其三 鄜延凯歌 其二 鄜延凯歌 其一 仙都山 鞦韆 峨眉亭 慈姥矶 其二 如梦令·谁念新州人老 采桑子(甲戌和陈景卫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巛字旁的字 朝珠 耳目闭塞 讨僭 鬲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料敌如神 一动不如一静 女大难留 母字旁的字 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显影 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矜纠收缭 大错特错 月字旁的字 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水精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