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唐人愁诗戏作

《读唐人愁诗戏作》

时间: 2025-07-29 09:08:35

诗句

少时唤愁作底物,老境方知世有愁。

忘尽世间愁故在,和身忘却始应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9:08:35

原文展示:

少时唤愁作底物,
老境方知世有愁。
忘尽世间愁故在,
和身忘却始应休。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只把忧愁当作普通的事,
等到老了才真正明白世间的忧愁。
即使忘记了世间的忧愁,
也应该放下自己的身心才是最好的选择。

注释:

字词注释:

  • 唤愁作底物:将忧愁称为常见的东西。
  • 老境:年老的境遇。
  • 忘尽世间愁故在:即使忘却了世间的忧愁。
  • 和身忘却:放下自己的身心。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某一典故,但反映了古代诗人对人生苦乐的深刻感悟,与许多唐诗的主题相呼应,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和爱国者。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初期的国破家亡,晚年以诗歌抒发对国家的忧愁与对历史的反思。陆游的诗风豪放而又细腻,常以个人情感融入国家命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读唐人愁诗戏作》是在陆游晚年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前人作品的感悟。时值南宋国势日渐衰弱,陆游身为爱国诗人,常常感受到深沉的忧愁,他的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四句构建出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陆游对人生苦涩的反思。诗的开头“少时唤愁作底物”,给人一种清新而轻松的感觉,仿佛年轻时的忧愁并不算什么。然而,随着年岁渐长,陆游意识到“老境方知世有愁”,这句话道出了人到中年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忧愁如影随形,无法逃避。

接下来的两句“忘尽世间愁故在,和身忘却始应休”则更为哲理,表达了一种超然的心态。即使世间的忧愁再多,最终还是要学会放下,才能获得真正的宁静。这不仅是对自我的告诫,也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韵律和谐,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陆游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时唤愁作底物:年轻时对忧愁无所谓,常将其看作平常事物。
  2. 老境方知世有愁:年老后才真正意识到生活的艰辛和忧愁的存在。
  3. 忘尽世间愁故在:即使忘却了世间的种种忧愁,仍然存在。
  4. 和身忘却始应休:真正的解脱在于放下自己身心的束缚。

修辞手法:

  • 对偶:前后两句构成对比,加深了人生的感悟。
  • 比喻:将愁与生活的底物相提并论,使情感更加贴近现实。
  • 反复:通过反复的思考,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的深入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突显了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忧愁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求,提醒人们即使身处困境,也应学会放下,寻求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惑。
  • 身心:代表着个体的存在状态,放下身心即是解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少时唤愁作底物”表达了怎样的年轻心态?
    A. 忧愁重要
    B. 忧愁平常
    C. 忧愁深刻

  2. “老境方知世有愁”说明了什么?
    A. 年轻人更懂生活
    B. 年长者更懂生活
    C. 忧愁是生活常态

  3. “和身忘却始应休”中,‘和身’意指什么?
    A. 忘记身边的人
    B. 放下自己的身心
    C. 忘记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李白同为唐宋时期的重要诗人,他们的作品均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李白的豪放与陆游的细腻构成鲜明对比,前者常以酒入诗,抒发豪情;后者则更关注国家与个人的命运,透过忧愁传达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陆游《陆游集》
  • 现代诗歌评论书籍及相关研究论文
  • 诗词鉴赏类参考书籍

相关查询

自述 漫兴 矸轩 百载起科甲午王民俊举人贺教谕靳东澜作 登莫釐峰 自云门步至平阳作 汉上赠查韬荒 过武胜关 汝南道中 宿云栖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私字儿的字 横扯 父字头的字 短结尾的成语 反文旁的字 不毛之地 习用 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双距 胡肥锺瘦 简化 不让之责 佩饰 繁礼多仪 锥刀之利 包含驿的词语有哪些 山字旁的字 亅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