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4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45:28
桑间无褐半饥人,
斗粟千金不换银。
末路多惭逭沟壑,
长年敢笑走埃尘。
江声直下黄牛峡,
河势遥分白马津。
回首向来征战地,
壮怀俱在只伤神。
在桑树间,衣衫褴褛的饥饿人,
斗米价值千金,也换不来一两银子。
走到人生的末路,常常因身处困境而感到羞愧,
多年走过,难道会嘲笑那些尘土飞扬的旅途?
江水直泻而下,流经黄牛峡,
河流远远分开,流向白马津。
回首往日曾经征战的地方,
心怀壮志,却只感到伤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韩元吉,字子云,宋代诗人,生于战乱时期,常以个人经历为题材,作品多体现对社会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诗人游历途中,感受到个人境遇与时代背景的对比,写下了对贫困、征战与人生无常的思考。
此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身处困境的人的心境,开头的“桑间无褐半饥人”通过生动的视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紧接着,诗人用“斗粟千金不换银”进一步强调困境中的无奈。诗中对比了物质与精神的追求,展现了人们在生活重压下的挣扎与无助。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中的自然景观“江声直下黄牛峡,河势遥分白马津”不仅仅是景色的描写,更是情感的延伸,透出一种空间的辽阔与内心的孤独。最后两句“回首向来征战地,壮怀俱在只伤神”更是将诗人对过往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结合在一起,显示出一种壮志难酬的无奈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苦闷与思考,兼具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贫困与自然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对战争带来痛苦的反思,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斗粟千金”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诗中提到的“黄牛峡”与“白马津”主要用来表现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韩元吉的《次韵子云盱眙道中三首》同样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痛,但韩元吉更侧重个人的感受与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社会的状况与民生的艰辛。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慨。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