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垂虹亭

《垂虹亭》

时间: 2025-05-02 05:50:32

诗句

西望洞庭突兀,东连仙里人家。

笑指阑干三百,醉来就此乘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0:32

原文展示:

垂虹亭
作者:陈直卿 〔宋代〕
西望洞庭突兀,
东连仙里人家。
笑指阑干三百,
醉来就此乘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垂虹亭的所见所感。向西望去,洞庭湖的景色显得格外壮丽;向东望去,又能看到如仙境般的人家。诗人笑着指着那三百个栏杆,醉意朦胧之中,心中幻想着乘着木筏畅游于湖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突兀:高耸、凸出,形容洞庭湖的景色显得特别壮观。
  • 仙里人家:指居住在如同仙境般的地方的人家,表现出东边景色的美好。
  • 阑干:栏杆、护栏,诗中提到的三百个栏杆,可能暗指亭子的构造。
  • 乘槎:指乘坐木筏,表达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典故解析:

  •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
  • 仙里人家:可能与道教文化有关,表达了一种与世无争、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直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体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游览洞庭湖时写成,借助自然景观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歌鉴赏:

《垂虹亭》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洞庭湖和周边人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怀。开篇“西望洞庭突兀”即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的景象,令人心生敬畏;而“东连仙里人家”则引入了人文景观,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笑指阑干三百”一句,表现了诗人在亭中闲适的心态,通过指点栏杆的动作,仿佛是在与自然进行对话,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而“醉来就此乘槎”则是全诗的高潮,传达出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纷扰,追求自由自在的愿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望洞庭突兀:向西望去,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映入眼帘,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
  2. 东连仙里人家:向东看去,可以看到如同仙境般的居所,描绘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3. 笑指阑干三百:诗人嬉笑着指着亭子的栏杆,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4. 醉来就此乘槎:在醉意中,诗人幻想着乘着木筏在湖中游荡,展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家比作“仙里”,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西望洞庭突兀,东连仙里人家”,形成了和谐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宁静、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庭湖:象征着壮丽、辽阔的自然。
  • 仙里人家: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追求和谐与安宁。
  • 阑干: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洞庭湖位于哪个方向?
    • A. 东
    • B. 西
    • C. 南
    • D. 北
  2. 诗人醉后想要做什么?
    • A. 游泳
    • B. 乘槎
    • C. 画画
    • D. 写诗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比较陈直卿的《垂虹亭》和李白的《庐山谣》,两首诗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庐山谣》更多地强调了山的雄伟与壮丽,而《垂虹亭》则注重于湖光山色的和谐美,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赏析》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古风 其三十九 赠崔侍郎 连理枝 行路难·其三 口号赠征君鸿 游泰山六首 其四 古风其四十八 雨后望月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关山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山字旁的字 济困扶危 弓字旁的字 无动为大 伟妙 戈字旁的字 素丝良马 聪明睿智 天假因缘 包含荃的词语有哪些 传经送宝 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鹭序鸳行 玉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骚句 佶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