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6:16
沁园春·径竹扶疏
作者: 佚名 〔宋代〕
径竹扶疏,直上青霄,玉立万竿。
似冰壶潇洒,虚心直节,清标贞干,风月无边。
清荫盈庭,细香满座,凡款公门皆七贤。
称觞旦,与松梅并祝,辞表南山。
绵延。龙种儿孙。列砌森庭栖凤鸾。
况节楼辟命,管城草檄,计台琐试,玉笋联班。
盛事重重,荐腾楛茧,渡蚁阴功须状元。
燕山乐,又使符踵至,趣赴淇园。
这首词描绘了竹林的景象,竹子迎风而立,直冲云霄,宛如万竿玉立。它的姿态如同冰壶般潇洒,心胸宽广,节干挺拔,清秀而坚贞,风月之间无限美好。浓密的竹荫覆盖庭院,淡淡的香气弥漫四周,所有的公门都有七位贤士到访。早晨举杯欢庆,与松梅一同祝福,辞别南山,延续后代的繁荣。竹林间栖息着凤凰与鸾鸟,尤其在节日的楼阁中,城中乐声悠扬,策马而行,若要参加盛会,必定需要杰出的人才。燕山的乐曲再度响起,仿佛带来了好运,令人向往淇园的美好。
“七贤”常用来指代一些著名的士人,如东汉的“七贤”,他们以才华和品德著称。这里可能暗示着与高雅文化和社交活动相关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该诗的作者不详,但可以推测创作于宋代,那个时期文人雅士重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常常在诗词中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在一个春日的聚会中创作,反映了作者对竹子这一植物的喜爱,同时也表现了那一时代文人的高洁情操和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沁园春·径竹扶疏》通过描绘竹子的高洁与坚韧,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品德的高尚与气节的坚守,因此诗人以竹为题,展现了对友人及士人群体的崇敬与赞美。词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竹林的美丽与生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气息的完美结合。尤其是“清荫盈庭,细香满座”的句子,更是将竹子的清新与宴会的氛围融为一体,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情景。通过对竹的描写,词人似乎也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渴望与高洁的士人共度美好时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通过对竹的描写,表达了对高洁人格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文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七贤”指的是: A. 七位著名的士人 B. 七种花 C. 七种竹子
“清荫盈庭”意为: A. 清凉的阴影覆盖庭院 B. 庭院里满是花香 C. 庭院里很空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