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1:16
霜老疏林,泪洒冰天,冻合层云。
有糟糠新妇,血珠和土伶仃幼子,篑石成坟。
瞻仰亲莹,如依膝下,笑语慈颜杳不闻。
从今后,痛墓门悄闭,谁侍晨昏。
十年屡断惊魂,纵百炼千磨我代君。
叹寒烟冷月,空闺人老疾风暴雨,世事谁论。
长子何辜,又遭短折,湘竹无多染泪痕。
空肠断,看慈鸦万点,归绕江村。
这首诗描绘了在凛冽的寒冬中,诗人扶持着舅姑和亡夫的长子,将其安葬于郊外的情景。诗人泪洒冰天,感叹自己的悲苦。新婚妻子与幼子孤零零地在墓前,土与血交融,形成了坟茔。诗人仰望亲人,似乎感受到了依偎在膝下的温暖,却再也听不到慈爱的笑语。从此,墓门紧闭,谁能陪伴自己度过晨昏?十年间,诗人时常惊醒,纵然经历百般磨难,仍是为了代替亡夫。叹息寒烟冷月,空寂的闺房中,诗人独自衰老,面对狂风暴雨,世事无从谈论。长子何以遭此厄运,湘竹旁已无多泪痕。诗人心如刀绞,目送慈鸦飞舞,归向江村。
范贞仪,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以诗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亲人的怀念。
这首诗作于诗人扶舅姑及亡夫长子之榇的葬礼之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逝去的深切哀悼,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亲情的执着与重视。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悼念。开篇以“霜老疏林,泪洒冰天”描绘了严寒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恰如诗人内心的孤寂。接着,通过“有糟糠新妇,血珠和土”的描写,突显了亡者的无辜与无奈,诗人用“篑石成坟”的意象,把生死与孤独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冲击。
诗人在对亲人的追忆中,展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尤其是“笑语慈颜杳不闻”,不仅表露了对亲情的渴望,也揭示了死亡带来的无法挽回的痛苦。接下来的“痛墓门悄闭,谁侍晨昏”,更是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孤独感,表现出一种无助与无奈。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愈发凝重,长子的遭遇让诗人感叹“长子何辜”,在对命运的不公中沉沉叹息。
最后,诗人在“空肠断”的绝望中,看到了“慈鸦万点”的悲哀,象征着思念与生命的轮回。整首诗在悲痛中透着对生命的反思,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哲理与情感。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亲人逝去的深切悼念,表达了诗人在遭遇亲人离世后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悲痛,展现了对生命的反思与对命运的不满。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A. 温暖如春
B. 凛冽寒冬
C. 秋风萧瑟
D. 夏日炎炎
诗人对长子的感情如何?
A. 忽视
B. 愤怒
C. 悲痛
D. 自豪
“慈鸦万点”象征什么?
A. 欢喜
B. 失落与思念
C. 激情
D. 忍耐
比较范贞仪的作品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对亲情的思念与孤独感,但李白的诗更显得宁静而温柔,而范贞仪则充满了痛苦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