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6:36
乌夜啼 其一
石城诸少年,歌舞日相新。
刘生安东平,是郎得意人。
《乌夜啼》第一首
石城的年轻人,日日欢歌舞蹈,
刘生安居东平,是个得意的青年。
诗中提到的“刘生”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著名的人物,或是诗人借用此名来象征一种理想中的青年形象。东平可指东平府,其地理位置在今山东省,作为文化和经济中心,吸引了许多年轻才俊。
李攀龙,明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中期,作品风格多样,常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往往描绘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
《乌夜啼》创作于李攀龙的青春时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中通过描绘年轻人的歌舞生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年轻人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形象。诗的开头用“石城诸少年”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团体活动的热烈气氛,歌舞的场景让人联想到青春的无忧无虑。接着提到“刘生”,则将焦点转向一个具体的人物,暗示此人可能是年轻人中的佼佼者,受到大家的喜爱与仰慕。
诗中没有复杂的修辞和曲折的情感,而是通过直接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简单而真挚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对青春、对生活的热爱。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青春的赞美,以及年轻人在生活中追求快乐、成就的状态。通过描绘石城的年轻人和刘生这一形象,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珍惜青春,把握每一个快乐的瞬间。
“石城诸少年”中的“少年”指的是?
“刘生安东平”中的“安东平”指的是?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