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6:25
长樯百幅帆,常著千里风。
婀娜樯上佳,飞逐不成双。
这首诗描绘了海上航行的壮丽景象:长长的桅杆上挂满了百幅帆布,迎着千里之外的风行驶。那优雅的帆船在桅杆上轻盈舞动,却无法与另一只船并肩同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一种航行的自由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作者介绍: 李攀龙,明代著名诗人,生于明末,字希贤,号石山,籍贯不详。他的诗作以清新雅致著称,常描绘自然景物及人事,风格自然流畅。
创作背景: 创作此诗时,李攀龙可能正处于旅途之中,或是经历了一段孤独的航行,因此写下这首描绘帆船的诗作,表达他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
《乌夜啼 其二》通过描绘海上航行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的“长樯百幅帆”意象宏伟,给人一种壮阔的视觉冲击,仿佛置身于广袤的海洋之中。每一幅帆都是对自由的渴望,象征着诗人追求理想与壮志的决心。
然而,诗末一句“飞逐不成双”则转折出一种孤独感,虽然海上风光无限,但伴随而来的却是无法与他人分享的孤独。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既表现出对自由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伙伴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洁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邃,展现了李攀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航行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与伴侣的渴望,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深刻的内心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长樯”指的是什么?
“飞逐不成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但更增强了个人情感的表达,与李攀龙的孤独感形成对比。李白的作品多了几分豪放,而李攀龙则更显细腻与深沉。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