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溪边月上二首

《溪边月上二首》

时间: 2025-05-02 04:49:42

诗句

正月十四夜,如何月便团。

似知吾辈出,头借上元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9:42

原文展示:

溪边月上二首
正月十四夜,如何月便团。
似知吾辈出,头借上元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正月十四的夜晚,明亮的月亮在天上显得格外圆满。月亮似乎知道我们这些人正在欣赏它,所以特意借着上元节的光辉而显得更加明亮。

注释:

  • 正月十四夜:农历正月的第十四天晚上,这一晚的月亮通常是最圆的。
  • 如何月便团:这里“如何”可理解为“为什么”,诗人惊叹于月亮的圆满。
  • 似知吾辈出:月亮似乎知道我们在此欣赏它。
  • 头借上元看:借用上元节(元宵节)这个节日的光辉,强调夜晚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正月元宵之际,正是人们庆祝新春的时刻,诗人通过描写明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节日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开头“正月十四夜”便直接引入了诗歌的时间背景,给人以清晰的时空感。诗人在正月的夜晚,月亮照耀着大地,显得格外圆满。此时正值上元佳节,象征着团圆、喜庆和希望。诗人通过“如何月便团”的提问,传达了对月亮的惊叹与赞美,也反映出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一句“头借上元看”,则将节日的氛围与月亮的美丽相结合,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成功,月亮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暗示着团圆和美好的愿望。诗中透露出的和谐美感,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正月十四夜:简洁地设定了时间背景,正处于节庆之际。
  2. 如何月便团:表达了诗人对月亮圆满的惊叹,也隐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似知吾辈出:赋予月亮以灵性,暗示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4. 头借上元看:将节日与月亮的美丽结合,表现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月亮拟人化,赋予其“知晓”的能力,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团圆节日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团圆、幸福与宁静。
  • 正月: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2. 诗人对月亮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赞美与惊叹
    C. 恐惧

  3. 诗中“如何月便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惆怅
    B. 惊喜
    C. 忧伤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以月亮作为重要意象,但李白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杨万里则更侧重于节日的欢乐与团圆的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日送方干游上元 道中 书怀 商山夜闻泉 答匡山僧赠榔栗杖 古冢 林下书怀寄建州李频员外 送僧入庐山 乱后入洪州西山 贻住山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剔发 遏密八音 庙议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鼻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鹑鹊之乱 目字旁的字 敦诗说礼 力不自胜 散樗 八览 包含梭的词语有哪些 凉落 缶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