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4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8:09
栗杖出匡顶,百中无一枝。
虽因野僧得,犹畏岳神知。
画月冷光在,指云秋片移。
宜留引蹇步,他日访峨嵋。
这根栗树的拐杖来自匡山的顶峰,百棵树中只有一棵。虽然是野僧所得到的,但我仍然害怕岳神会知道。画中明月的冷光依旧在,指向空中的云彩,秋天的片云慢慢移动。应当留步慢行,日后再去拜访峨嵋山。
这首诗通过简单质朴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的美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诗的开头,作者以“栗杖出匡顶,百中无一枝”引入,既描述了拐杖的珍贵,也暗含了自然的稀有之美。紧接着,提到“野僧得”,则通过“虽因”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这根拐杖的珍惜与不安,预示着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复杂关系。
接下来的“画月冷光在,指云秋片移”则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又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这种意象的转换,既是一种自然的写照,也是心境的反映,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最后的“宜留引蹇步,他日访峨嵋”,表达了作者对未来旅程的期待与谨慎,点明了诗中的主题思想:在面对大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中,仍然要保持一种探索的精神,期待与自然的再次相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敬畏与探索精神,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测试:
诗中“栗杖出匡顶”中的“栗”指什么树?
诗中提到的“岳神”指的是什么?
诗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