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4:58
炎蒸时节别家山,
霜雪如今却渐寒。
恨我虚名徒涉世,
忆君高语共凭栏。
比因厌客连朝卧,
长是援琴终夜弹。
已得明春归去旨,
预惊灵鹤整翎翰。
在炎热的时节,我告别了家乡的山丘;
如今霜雪渐至,气候愈发寒冷。
我恨自己名声虚无,只是在世上徘徊;
回忆起你高谈阔论,我们曾共坐栏杆。
因为厌倦了客人,我整日卧床不起;
常常是拿起琴来,弹奏到夜深人静。
我已经得知明春将要回去的消息,
预先惊动了那灵鹤,整齐了它的羽翎。
“凭栏”常见于古文中,寓意着思念与对话。古代文人常在高处凭栏而吟,象征着对远方朋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该诗作于张继先与赵尚书的友谊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名声虚无的自省。诗中描绘了季节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日欢聚时光的怀念。
这首诗以“炎蒸时节”开篇,自然景象的描绘唤起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名利的追逐中感受到的空虚与对美好友谊的珍视形成鲜明对比。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从夏日的炎热转向寒冷的霜雪,反映出他内心的孤寂与失落。在对赵尚书的回忆中,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友谊的向往与珍惜,特别是“共凭栏”的情景,既是对往昔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希望。全诗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谊的深切羡慕。
整首诗通过对季节的变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虚名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虚无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
诗中的“炎蒸时节”指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诗人对虚名的态度是?
A. 追求
B. 反思
C. 忽视
D. 崇拜
“共凭栏”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A. 家乡
B. 朋友
C. 季节
D. 名声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蕴含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张继先更侧重于朋友间的情谊与人生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