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4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9:21
浩然子观筇竹杖
本是子猷园里枝,今朝他取手中携。
自怜高节虚无物,野外山行得共伊。
这根筇竹杖原本是子猷园里的竹子,今天却被他取来随身携带。
我自怜高洁的品节,不过是虚无的事物,能在这荒野山行中与它相伴。
“子猷园”出自王羲之的竹园,象征着文人雅士的高洁和淡泊。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能够在逆境中保持清白。诗中提到的“高节”与“虚无”形成对照,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间的思考。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山水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张继先游历山水之间,受到自然景色和个人感悟的启发,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以筇竹杖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开头提到的“子猷园里枝”,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所,竹子成为文人气质的象征。诗人在这里感到一种亲切,也暗含了对理想的向往。
然而,随之而来的“今朝他取手中携”则显示出一种无奈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到失落。通过“自怜高节虚无物”的表达,诗人意识到高洁的品格在世俗中是多么的脆弱,仿佛无物可依,虚无缥缈。
最后的“野外山行得共伊”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尽管理想渺茫,但在山水之间仍能找到一丝慰藉。这种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理想的执着,构成了整首诗的核心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筇竹杖的象征,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子猷园里枝”指的是哪个文化名人的园子?
诗中提到的“高节”主要指什么?
诗人对筇竹杖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