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4:55
诉衷情
西窗枯坐梦难成,
憔悴对孤檠。
今夕不知何夕,
枕上有秋声。
风淡淡,露盈盈,
最无情。
楼头短笛,
江上寒潮,
花外残更。
在西窗下孤独地坐着,梦却难以实现,
憔悴的我面对着孤单的灯火。
今晚不知道是什么夜晚,
枕边传来秋天的声音。
微风轻轻,露水盈盈,
这些都是最无情的。
楼头传来短笛声,
江面上寒潮涌动,
花外的残更透着凄凉。
作者介绍:金大镛,明代诗人,以其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常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金大镛的晚年,正值他经历个人情感的波折与人生的沉思。诗中流露出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
《诉衷情》是一首抒情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全诗以“西窗枯坐”开篇,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西窗象征着孤独的时光,透过这扇窗户,诗人似乎在回望自己过去的点滴与失去的梦想。接下来的“憔悴对孤檠”,更是将这种孤独感加深,孤独的灯火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显得尤为凄凉。
“今夕不知何夕,枕上有秋声”一句,诗人通过“秋声”引入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内心的失落和对过往的追忆。微风轻拂,露水盈盈,似乎在描绘一种自然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是无情的,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几句“楼头短笛,江上寒潮,花外残更”描绘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短笛声与寒潮交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意境,表达对岁月无情的感叹。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既有自然的描写,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使得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孤独与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失落的深切体会,抒发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生命无情的感叹。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西窗”象征什么?
A. 温暖的家
B. 孤独的环境
C. 美好的回忆
D. 明亮的未来
“憔悴对孤檠”中的“孤檠”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孤单的灯火
C. 一种植物
D. 一种情感
诗中提到的“秋声”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惆怅与思念
C. 兴奋
D. 幸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金大镛的《诉衷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刻感受,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女性的细腻情感,金大镛则更加强调孤独与时间的流逝。在表现手法上,金大镛的诗更注重意象的整体构建,而李清照则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