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4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48:03
游巴陵空寺诗
作者:阴铿 〔南北朝〕
独眠虽已惯,秋来只自愁。
火笼恒煖脚,行障镇床头。
眉含黛俱敛,啼将粉共流。
谁能无别恨,唯守一空楼。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独自一人时的愁苦心情。虽然一个人生活已经习惯,但随着秋天的到来,愁绪却愈加明显。火炉的温暖只是在脚下,床头的障碍物则显得孤独。眉毛和黛色相伴,泪水与粉妆一起流淌。谁能没有离别的怨恨呢?只有我守着这空荡荡的楼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阴铿,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深沉。他的诗常常以孤独、思念为主题,展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个人生活艰辛,诗人常常在孤独与思念的情感中表达对人生的深思。
《游巴陵空寺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头“独眠虽已惯”,点明了诗人在独处中的习惯,但随之而来的“秋来只自愁”则突显了秋天带来的愁绪。秋天常常被视为一个忧伤的季节,诗人以此为背景,传达了他在这一季节中愈加明显的孤独感。
“火笼恒煖脚,行障镇床头”,诗人用火笼的温暖与床头的障碍形成对比,前者是物质上的温暖,后者则是精神上的孤独。整个环境的描写凸显出诗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矛盾。
接下来的“眉含黛俱敛,啼将粉共流”,则深化了情感的表现,泪水与彩妆的流逝象征着失去与伤感,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一句“谁能无别恨,唯守一空楼”,不仅是对自己处境的感叹,也是对人生普遍孤独与别离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对孤独和思念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孤独与思念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在秋天的愁苦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细腻,令人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独眠”指的是什么?
“秋来只自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唯守一空楼”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