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永遇乐 西郊所见

《永遇乐 西郊所见》

时间: 2025-05-03 22:07:07

诗句

混沌开前,此时风景,莫也如此。

暮霭浓时,平原尽处,一带连山紫。

彤云低压,寒枝高举,万籁沈沈声死。

问山前、断碑起仆,伊谁留得名氏。

耳边隐隐,轻雷续续,只是催人眠意。

千古乾坤,百年岁月,落漠人间世。

饥来觅食,困来高卧,谁会人天意旨。

试翘首、天边新月,素光如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7:07

永遇乐 西郊所见

作者: 顾随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混沌开前,此时风景,莫也如此。暮霭浓时,平原尽处,一带连山紫。彤云低压,寒枝高举,万籁沈沈声死。问山前断碑起仆,伊谁留得名氏。耳边隐隐,轻雷续续,只是催人眠意。千古乾坤,百年岁月,落漠人间世。饥来觅食,困来高卧,谁会人天意旨。试翘首天边新月,素光如纸。


白话文翻译:

在混沌未开之际,这里的风景美得无与伦比。暮霭笼罩时,整个平原尽头,一条紫色的山脉延绵。彤云低垂,寒枝高耸,万籁俱寂,声音全无。我问山前的断碑,是谁留下了名姓。耳边隐约听到轻雷声,似乎在催促人入眠。千古的天地,百年的岁月,世间一片荒凉。饥饿时来觅食,困倦时便高卧,谁能理解人间的意图。试试仰望天边的皓月,月光如同白纸一样清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混沌:指宇宙未开辟时的状态。
  • 暮霭:指傍晚时分的雾霭,常给人一种迷蒙的感觉。
  • 彤云:红色的云,形容天色阴沉。
  • 沈沈声死:万籁俱寂,形容环境的静谧。
  • 断碑:指残破的碑刻,可能是历史的见证。
  • 催人眠意:让人感到困倦,想要入睡的感觉。

典故解析

  • 千古乾坤:指历史悠久的天地,表达对时光的感慨。
  • 素光如纸:形容月光洁白,借以表现诗人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随,近代著名诗人,生于动荡年代,作品多反映社会变迁与人文思考。他的诗风典雅而富有哲理,常常在自然景物中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永遇乐 西郊所见》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既有对人生的无奈,也有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开篇以“混沌开前”的意象引入,仿佛在描绘一个未被开化的世界,风景之美令人震撼。诗中通过“暮霭浓时”与“彤云低压”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压抑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感伤。

“耳边隐隐,轻雷续续”一句,既是对自然声音的感受,也是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千古乾坤,百年岁月”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结尾部分,诗人试图仰望新月,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但“素光如纸”的意象却又让人感到一丝凉意,暗示着生活的无情与冷漠。整首诗在自然的描绘中,渗透出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混沌开前,此时风景,莫也如此:在未开化的混沌时代,这里风景美得无与伦比。
  2. 暮霭浓时,平原尽处,一带连山紫:傍晚时分,远处的山脉呈现紫色,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3. 彤云低压,寒枝高举,万籁沈沈声死:天上红云低垂,寒冷的树枝高耸,四周寂静无声。
  4. 问山前断碑起仆,伊谁留得名氏:我问山前的断碑,是谁留下了名姓。
  5. 耳边隐隐,轻雷续续,只是催人眠意:耳边隐约听到轻雷声,让人感到困倦。
  6. 千古乾坤,百年岁月,落漠人间世:历史悠久的天地,百年的岁月,世间一片荒凉。
  7. 饥来觅食,困来高卧,谁会人天意旨:饥饿时来觅食,困倦时便高卧,谁能理解人间的意图。
  8. 试翘首天边新月,素光如纸:试试仰望天边的皓月,月光如同白纸一样清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素光如纸”形象地表达月光的清冷。
  • 拟人:如“轻雷续续”,赋予雷声以人的情感,增加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饥来觅食,困来高卧”,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叹,揭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混沌:象征未开化的自然状态,传达一种原始的美感。
  2. 暮霭:暗示时间的流逝,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
  3. 彤云、寒枝:代表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坚韧。
  4. 断碑:象征历史的沧桑与人类的无常。
  5. 新月: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混沌开前”指的是: A. 自然开化前的状态
    B. 人类文明的初期
    C.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D. 诗人对历史的回顾

  2. “耳边隐隐,轻雷续续”中的“轻雷”表达了: A. 雷声的强烈
    B. 自然的静谧与安宁
    C. 诗人内心的困惑
    D. 生活的烦恼

  3. “素光如纸”在诗中象征: A. 明亮的希望
    B. 清冷的孤独
    C. 丰富的情感
    D. 生命的脆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自然的描写。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意象,表达孤独与对美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顾随的《永遇乐 西郊所见》都表现了对社会变迁的感叹,但杜甫更多是国事忧虑,而顾随则侧重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顾随诗文选》
  • 《中国近现代诗歌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六 菩萨蛮 其二 客中感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二 菩萨蛮 其二 菩萨蛮 帘影 菩萨蛮·用牛峤原韵 菩萨蛮 重阳前一日楼望有感 菩萨蛮·高楼直挽银河住 菩萨蛮·还丹水火将何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韭字旁的字 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受制于人 藩属 腹背之毛 甲庚 以夷制夷 麥字旁的字 匡床蒻席 里字旁的字 断瓦残垣 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回升 由博返约 采字旁的字 钟鸣鼎食 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