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7:07
作者: 顾随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混沌开前,此时风景,莫也如此。暮霭浓时,平原尽处,一带连山紫。彤云低压,寒枝高举,万籁沈沈声死。问山前断碑起仆,伊谁留得名氏。耳边隐隐,轻雷续续,只是催人眠意。千古乾坤,百年岁月,落漠人间世。饥来觅食,困来高卧,谁会人天意旨。试翘首天边新月,素光如纸。
在混沌未开之际,这里的风景美得无与伦比。暮霭笼罩时,整个平原尽头,一条紫色的山脉延绵。彤云低垂,寒枝高耸,万籁俱寂,声音全无。我问山前的断碑,是谁留下了名姓。耳边隐约听到轻雷声,似乎在催促人入眠。千古的天地,百年的岁月,世间一片荒凉。饥饿时来觅食,困倦时便高卧,谁能理解人间的意图。试试仰望天边的皓月,月光如同白纸一样清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顾随,近代著名诗人,生于动荡年代,作品多反映社会变迁与人文思考。他的诗风典雅而富有哲理,常常在自然景物中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永遇乐 西郊所见》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既有对人生的无奈,也有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开篇以“混沌开前”的意象引入,仿佛在描绘一个未被开化的世界,风景之美令人震撼。诗中通过“暮霭浓时”与“彤云低压”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压抑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感伤。
“耳边隐隐,轻雷续续”一句,既是对自然声音的感受,也是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千古乾坤,百年岁月”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结尾部分,诗人试图仰望新月,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但“素光如纸”的意象却又让人感到一丝凉意,暗示着生活的无情与冷漠。整首诗在自然的描绘中,渗透出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叹,揭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混沌开前”指的是:
A. 自然开化前的状态
B. 人类文明的初期
C.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D. 诗人对历史的回顾
“耳边隐隐,轻雷续续”中的“轻雷”表达了:
A. 雷声的强烈
B. 自然的静谧与安宁
C. 诗人内心的困惑
D. 生活的烦恼
“素光如纸”在诗中象征:
A. 明亮的希望
B. 清冷的孤独
C. 丰富的情感
D. 生命的脆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