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文元贾公挽辞二首

《文元贾公挽辞二首》

时间: 2025-04-26 06:42:53

诗句

铭旌萧飒九秋风,薤露悲歌落月中。

华屋几人思谢傅,佳城今日闭滕公。

名垂竹帛书勋在,神寄丹青审象同。

天上貂蝉曾梦赐,归魂应佩紫阳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2:53

诗词名称: 文元贾公挽辞二首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铭旌萧飒九秋风,
薤露悲歌落月中。
华屋几人思谢傅,
佳城今日闭滕公。
名垂竹帛书勋在,
神寄丹青审象同。
天上貂蝉曾梦赐,
归魂应佩紫阳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秋风萧瑟的场景,表达了对贾公的追思。风声凛冽,像是秋天的悲歌,映衬着落月的孤寂。华丽的房屋里,有多少人在怀念谢傅(谢安)呢?今天这座城市为了怀念滕公而关闭了大门。贾公的名字已经在历史上留名,功勋赫赫;他的神灵也通过丹青而永存。天上,貂蝉曾在梦中赐予他荣光,归去时应佩戴紫阳宫的饰品。


注释:

字词注释:

  • 铭旌:铭刻的旗帜,指追悼的标志。
  • 萧飒:形容风声,表示凄凉。
  • 薤露:薤(音 xiāo)是一种植物,露指露水,象征悲伤。
  • 华屋:华丽的房屋。
  • 竹帛:古代书写的材料,指历史记载。
  • 丹青:画画,指艺术作品。

典故解析:

  • 谢傅:指谢安,东晋名士,因其德才被后人所怀念。
  • 滕公:指滕王,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貂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美丽与荣耀。
  • 紫阳宫:道教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归宿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思想家,倡导变法,推动经济、政治改革,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安石为了悼念贾公(贾宪)而作,表达了对其生前事迹的敬仰和对死亡的感慨。贾公是王安石的朋友,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与追思。


诗歌鉴赏:

《文元贾公挽辞二首》是王安石对友人贾宪的悼念之作,诗中以自然景象引入情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友人高洁品德的追思。开篇“铭旌萧飒九秋风”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意象中透出一种孤独和悲伤,紧接着“薤露悲歌落月中”,将这种情感进一步深化,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贾公的离去而哀悼。

在“华屋几人思谢傅,佳城今日闭滕公”中,王安石通过提及历史名人谢安和滕王,借古喻今,表现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道德高尚的追求。诗中“名垂竹帛书勋在,神寄丹青审象同”则体现出贾公的伟大成就和不朽的精神,强调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两句“天上貂蝉曾梦赐,归魂应佩紫阳宫”更是将诗歌推向高潮,想象中贾公的灵魂在天上归去,象征着一种超越生死的荣光。全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展示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铭旌萧飒九秋风:秋风萧瑟,带来了一种忧伤的氛围,象征着离别。
  2. 薤露悲歌落月中:露水在月光下,寓意着凄凉和悲伤。
  3. 华屋几人思谢傅:提到谢安,表达对有德之士的思念。
  4. 佳城今日闭滕公:城市为滕公的去世而闭门,体现哀悼之情。
  5. 名垂竹帛书勋在:贾公的业绩在史书上留名,彰显其伟大。
  6. 神寄丹青审象同:他的精神与艺术作品相互映照,体现文化传承。
  7. 天上貂蝉曾梦赐:想象贾公的灵魂在天上,象征着荣耀。
  8. 归魂应佩紫阳宫:归去的灵魂应当佩戴象征尊贵的饰品,表达对逝者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秋风与悲歌的结合,寓意深远。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貂蝉、紫阳宫等意象,象征着美丽与荣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高尚品德的推崇,体现了王安石对古今人物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风:象征离别与悲伤。
  2.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
  3. 华屋:象征富贵与名望。
  4. 丹青:象征艺术与文化传承。
  5. 貂蝉:象征美丽与荣耀。
  6. 紫阳宫:象征高洁的归宿与灵魂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元贾公挽辞二首》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安石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华屋”指的是:

    • A. 幽静的房屋
    • B. 富丽的房屋
    • C. 简陋的房屋
    • D. 古老的房屋
  3. “天上貂蝉曾梦赐”中的貂蝉象征:

    • A. 忧伤
    • B. 美丽与荣耀
    • C. 传统文化
    • D. 诗人的理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赠花卿》
  2. 李白《静夜思》
  3.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王安石 vs. 杜甫
    • 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与人事,但王安石更倾向于历史人物的追思,而杜甫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现实困境。

解读:王安石的《文元贾公挽辞二首》通过对贾公的追思,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意识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而杜甫的作品则通过个人的遭遇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参考资料:

  1. 《王安石诗文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侍皇太子宴始平王诗 三月三日诗 杂诗 石淙 和知军毛奎小洞天诗 赋新月 感怀和周铁门韵兼呈汝南公二首 其二 感怀和周铁门韵兼呈汝南公二首 其一 游莫愁湖 游悬空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巾字旁的字 猬附 附逆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 搏鸷 巷议街谈 折文旁的字 包含跋的词语有哪些 斤字旁的字 心迹双清 百年之欢 拿不出手 吴梁 无可把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