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08
白首一山中,形骸槁木同。
苔争庵径路,云补衲穿空。
尘土随车辙,波涛信柂工。
昏昏老南北,应谢此高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白发老人隐居在山中,形体衰老如同枯木。青苔在庵堂的小路上争先恐后,云朵在空中飘荡如同僧人的衣衫。尘土随着车辙而去,波涛如同信鸽般自由。老年人在南北之间迷茫,想必是应当感激这高远的风。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隐含了隐士生活的理想和追求自由的思想。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以“熙宁变法”著称,倡导较为激进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同时也以其诗词成就而闻名。
创作背景: 《白云然师》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感慨,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白云然师》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老年和隐居生活的思考。开篇以“白首一山中”引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老年身份与隐士情怀,展现出他想要远离尘世的愿望。接下来的描写中,形骸与槁木的对比,生动地反映了老年的无力与衰退。同时,苔藓与云朵的描绘则赋予了这幅画面生动的自然气息,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尘土随车辙,波涛信柂工。”这一句则展示了生活的无常与自然的伟力,车辙象征着过去的痕迹,而波涛则是未来的无限可能。最后的“昏昏老南北,应谢此高风”,表达了诗人对高风亮节的向往与感激,尽管生活的迷茫和无奈,但仍然不失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巧妙结合了自然与人生,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高洁的理想与自然的力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白首”指的是什么?
A. 年轻人
B. 老人
C. 小孩
D. 中年人
“尘土随车辙”中,尘土象征什么?
A. 过去的痕迹
B. 未来的希望
C. 自然的力量
D. 人生的目标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否定
B. 向往
C. 无所谓
D. 不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