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1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16:48
《水龙吟·萧公弼生朝》
作者:李庭〔宋代〕
喜逢天上天人,一尊共醉梅花底。
朝元已了,读书未遍,复来人世。
憩鹤台边,景龙门外,十年游戏。
自归来,却过赵州桥上,阅桥下,东流水。
尽道翱翔物外,解牛刀刃游余地。
谁知别有,香山远韵谪仙豪气。
应笑蹉跎,半生书剑,今犹如此。
待西风,拂口貂裘尘土,进黄公履。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梅花树下与天人共饮的欢愉。虽然已经完成了朝元(即修道)之事,但读书的时间还不够,于是再次投身于人间。在鹤台边休息,龙门景致外游玩,十年来的游历积累了许多经历。归来途中,经过赵州桥,看到桥下的东流河水。尽管他曾经追求超脱物外的境界,享受解牛刀的悠然自得,但谁会知道在香山远处还有谪仙的豪情与音韵。或许应该笑自己这半生书剑的蹉跎,如今依旧如此。等待西风拂去貂裘上的尘土,走向黄公的履带。
李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山水自然的描绘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经历了十年的游历之后,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无奈与自嘲。
《水龙吟·萧公弼生朝》在形式上采用了词的表现手法,流畅而富有音乐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开头以“喜逢天上天人”引入,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与欢愉,紧接着又道出“复来人世”,展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重新认识与理解。词中多次提到的梅花、赵州桥、鹤台等意象,既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暗含了诗人与自然、人生的对话。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复杂的,既有对过去游历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最后回归到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在香山的豪气与对人生的认知中,表现出一种自我解嘲的幽默感。这种情感的多重性使得整首词更加深邃,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人生的追求与思考,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结合道教文化,展现出一种洒脱与不羁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天上天人”指的是哪类人?
“赵州桥”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香山”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