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0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4:42
吴潜的《走马灯赓张枢副韵》原文如下:
半勺兰膏暖焰生,恍疑赤壁夜鏖兵。
骑乘猛燎奔驰疾,人运长鎗转战轻。
旗影静移云母帐,剑铓微掣水晶营。
何人幻此圆机妙,独向元宵策美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诗人用半勺兰膏的暖焰来比喻节日的氛围,似乎让人恍惚间回到了赤壁之战的夜晚,战斗激烈。骑兵如火般奔驰,战士们操纵着长枪,战斗显得轻松而迅速。旗帜在云母帐内静静摇曳,剑光在水晶营中微微闪动。究竟是谁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的圆形灯笼,独自为元宵节增添光彩。
吴潜,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擅长描绘生活场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历史典故,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诗创作于元宵节,正值灯会之际。诗人通过对灯会的描绘,反映出节日的热闹气氛以及与历史的联系,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马灯赓张枢副韵》是一首充满节日气氛的诗作,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与向往。首句用“半勺兰膏”形容温暖的气氛,给人一种温馨而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恍疑赤壁夜鏖兵”将节日的欢乐与历史的激烈对比,创造出一种奇妙的时空交错感。骑兵的奔腾与长枪的运用,表现出一种生动的动感,犹如节日中人们的欢快舞动。
在描绘旗帜和剑光的静谧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突显了节日的热闹与战斗的严肃之间的反差。最后两句则引导读者思考,究竟是谁能创造出如此美丽的灯笼,既是对技艺的赞美,也是对节日文化的赞颂。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节日的繁华,更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美好的期待和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提到的“赤壁”是指哪个历史事件?
A. 长征
B. 赤壁之战
C. 玄奘取经
D. 三顾茅庐
诗里的“半勺兰膏”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A. 温暖的气氛
B. 战斗的激烈
C. 传统的技艺
D. 美好的景象
“旗影静移云母帐”中“云母帐”象征什么?
A. 战斗的场地
B. 华丽的节日
C. 静谧的环境
D. 传统的工艺
与李白的《元宵夜》相比,吴潜的《走马灯赓张枢副韵》更多地融入了历史情感,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历史的交错。两者都表现了对节日的热爱,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