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1:49
水乡泽国最输农,无旱无乾只有丰。
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
是田是沼浑难辨,何地何村不一同。
若遣明年无种子,却愁闲杀雨和风。
这是一个水乡的地方,最适合耕种,没有干旱和干枯,只有丰收。
碧绿的豆荚在桑树的阴影下争相生长,绿荷和稻花交错生长。
田地与沼泽难以分辨,哪里都像是同一个村庄。
如果明年没有种子,那就要担心风雨无情,害怕闲置的时间。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等人并称,擅长写田园诗,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游历水乡时,诗人观察到水乡丰沛的水资源如何滋养了农田,表现出对自然滋润农田的赞美与感慨。
《过宜福桥》是一首描绘水乡自然景象与农业生产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水乡的丰饶与生机。开篇以“水乡泽国”引入,立即让读者感受到这个地方的水资源丰富,适合农业发展。紧接着,诗中描绘了青豆、荷花与稻花的生长,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美丽。
诗人在此不仅仅是记录自然景象,更是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依恋与珍视。最后两句则引发出对未来的忧虑,如果明年再无种子,如何面对自然的风雨?这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担忧,也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乡土的深厚感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水乡自然景观的赞美,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农业生产未来的担忧,折射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水乡泽国”意指什么?
A. 干旱的地方
B. 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C. 沙漠地区
诗中“碧豆密争桑荫底”表现了什么意象?
A. 豆类植物的竞争生长
B. 荷花的盛开
C. 稻谷的丰收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未来的忧虑
C.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