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书边事四首 其二

《书边事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18:58:24

诗句

去年此日战浑河,败北频仍蹙境多。

未见北尘先解甲,若逢胡骑便投戈。

出关已绝生还梦,应募惟闻浪死歌。

一自上都重失后,人心汹汹奈如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58:24

原文展示:

去年此日战浑河,
败北频仍蹙境多。
未见北尘先解甲,
若逢胡骑便投戈。
出关已绝生还梦,
应募惟闻浪死歌。
一自上都重失后,
人心汹汹奈如何。

白话文翻译:

去年这个时候,我在浑河作战,
频繁的失败让我的处境更加艰难。
还没见到北方的战乱就已经卸下了铠甲,
如果遇到胡人的骑兵,我就会投降。
出关后已经断绝了生还的梦想,
应募的人只听到战死的悲歌。
自从从上都失利之后,
人心惶惶,我该如何面对?

注释:

  • 战浑河:指的是在浑河进行的战争,浑河是东北地区的一条河流,可能涉及当时的军事冲突。
  • 败北:指失败,被敌人打败。
  • 北尘:指北方的战乱或敌人,暗指敌人的来袭。
  • 解甲:卸下铠甲,象征着放弃战斗或战斗的结束。
  • 胡骑:指的是胡人骑兵,胡人是指北方的游牧民族,多指来自西北的少数民族。
  • 出关:指出关口,离开关隘,象征着进入战场或战乱的地方。
  • 浪死歌:指在战斗中牺牲的人的悲歌,表达对战死者的哀悼。
  • 上都:指的是明朝时的上都,指的是元代的都城大都(今北京),这里暗示了失利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大,明代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身处复杂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他的诗歌多反映战争的苦楚与人民的疾苦,风格深沉而富有历史感。

创作背景:

《书边事四首》是张可大在战乱背景下创作的,尤其是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表达了对战乱的无奈与悲愤。此诗作于战事频繁之时,诗人通过个人的遭遇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战争气息和深沉的悲怆情感。诗人以“去年此日战浑河”开篇,立刻带入了一个战乱的场景,时间的指向使得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个人命运的无常。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战斗中的无奈与绝望,频繁的失败让他的心情愈发沉重,似乎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未见北尘先解甲”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在未遇敌之前就已心灰意冷的情形,表达了对战斗的厌倦和对生存的渴望。接下来的“若逢胡骑便投戈”,则直接表明了诗人对敌人来袭时的恐惧与无力,甚至渴望投降以保全性命。

诗中提到的“出关已绝生还梦”,更是将个人的绝望提升到全局的层面,暗示了战事的无情与生还的渺茫。而“应募惟闻浪死歌”一句,展现了战场上的悲惨景象,征召入伍的士兵们只听到的都是战死的悲歌,表现了士兵们的恐惧和对死亡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切的情感,表现了战乱带来的苦痛与无助,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声与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年此日战浑河:去年同一天我在浑河打仗,时光的流逝与战争的回忆交织。
  2. 败北频仍蹙境多:多次失败使我的境遇愈加艰难,表达了战争的惨烈。
  3. 未见北尘先解甲:还未见到北方的敌人就已经感到绝望,表明了对战斗的无力。
  4. 若逢胡骑便投戈:如果遇到胡人的骑兵,我宁愿投降,表现出对生存的渴望。
  5. 出关已绝生还梦:一旦出关,就再也没有生还的希望,渲染出绝望的气氛。
  6. 应募惟闻浪死歌:应募的士兵只听到战死的悲歌,反映了战场上的惨状。
  7. 一自上都重失后:自从在上都失利之后,承载着历史的重负。
  8. 人心汹汹奈如何:人心惶惶,我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展示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败北频仍蹙境多”与“未见北尘先解甲”形成对照,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比喻:将战斗形容为“解甲”,使其更具象征意义。
  • 排比:通过多重的“未见”“应募”来突出战争的无情和士兵的绝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探讨了个人在动荡历史中的无奈与绝望。诗人通过对战斗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深切批判,展现了在历史洪流中个体的脆弱与无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战斗:象征着生死与勇气。
  • 解甲:象征放弃与绝望。
  • 胡骑:代表外敌与恐惧。
  • 浪死歌:象征战死者的哀悼,反映战争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骑”指的是: A. 中原士兵 B. 北方的游牧民族 C. 海上强敌 D. 西南部的部落

  2. “未见北尘先解甲”表达了诗人对战斗的态度是: A. 期待胜利 B. 感到绝望 C. 感到勇敢 D. 感到兴奋

  3. 诗中提到的“浪死歌”主要是指: A. 战斗的胜利歌 B. 战死者的悲歌 C. 战士的豪情 D. 游子的思乡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战乱中的悲怆情感。
  • 白居易的《琵琶行》: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词对比:

  • 张可大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在战争背景下创作,但张可大的诗更突出个人的无奈与绝望,而杜甫则在描绘战争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的整体苦难与人心的动荡。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战争诗歌研究》
  • 《张可大研究》

相关查询

经巴东岭 送嵩律师头陀寺 南宾送蔡侍御游蜀 送李长史纵之任常州 劝陆三饮酒 送友人东归(一作方干诗,题云送卢评事东归 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 将赴行营劝客同醉 晖上人独坐亭 京口送皇甫司马副端曾舒州辞满归去东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气粗胆壮 转祸为福 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借的成语 凵字底的字 士字旁的字 咆怒 里字旁的字 地广民众 扞格不入 骨字旁的字 相伐 斤字旁的字 神龙失埶 包含蓂的词语有哪些 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餐风宿水 秀美 贸袭 包含荦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