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9:35
一公栖太白,高顶出风烟。
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
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
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
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
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
岂唯暂留宿,服事将穷年。
一位高僧栖息在太白山顶,常常有云雾缭绕。
他的教义流传于四面八方,花雨则在这一峰独自飘落。
他的踪迹因无心而隐秘,名声则因教导而流传。
鸟儿远道而来,诉说着法音,客人离去后更显安静的禅意。
白天走过松树的路,晚上投宿在兰若的边缘。
洞房隐匿于深竹之中,清夜听到远处的泉水声。
这片云霞之地,如今成了我梦中的床前。
这岂止是短暂的留宿,我将为此奉献一生。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往往结合佛教思想。
《投道一师兰若宿》创作于王维晚年,正值他在山水田园中隐居的时期。诗中表达了他对高僧的敬仰,以及对自然和修道生活的向往。
王维的《投道一师兰若宿》是一首充满禅意和自然美的诗作。诗的开头以“高顶出风烟”描绘出高僧栖息的环境,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印象。这种环境不仅是自然的体现,更是精神的象征。接着,诗中提到“梵流诸壑遍”,这句描写了高僧的教义如流水般流传,体现了佛教思想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在诗的中间部分,王维通过“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揭示了高僧的影响力和修道的内在安宁,体现了他对心灵宁静的追求。最后两句“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的向往,仿佛把这种安详的生活视为理想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佛教思想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表达了王维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僧的敬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的描绘和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静谧生活和修道思想的向往,体现了王维在繁华社会中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追求。
诗中提到的高僧栖息在哪里?
“梵流诸壑遍”意指什么?
诗中“岂唯暂留宿”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