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时间: 2025-07-27 14:10:08

诗句

〔一作送别〕圣代无隐者。

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

不得顾采薇。

既至君(一作金)门远。

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

京洛(一作兆)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一作长安道。

一作长亭送)。

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

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

孤村(一作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

勿谓知音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10:08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原文展示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落第者綦毋潜的送别之情。尽管朝代更替,隐者的英灵仍然归来。东山的客人不再顾及采薇,既然已到达了远方的金门,谁说我的道路不正确呢?在江淮之地度过寒食节,京洛的春衣又为谁准备?在长安的路上置酒同欢,心意却与我背道而驰。行将划动桂船,没多久就拂开荆扉。远处的树木陪伴着行人,孤村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我的谋划未能实现,切莫说知音难觅。

注释

  • 落第:指科举考试未中。
  • 东山客:隐士,指陶渊明。
  • 金门:指长安,表示远离的地方。
  • 寒食:清明前的节日,祭祀祖先。
  • 荆扉:荆棘的门,象征贫困或简陋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号简斋,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维的隐居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科举制度的初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维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情,表达了诗人对落第友人的惋惜与祝福。虽然綦毋潜落第,但王维并不因此而看低他,反而在诗中透露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尊重。王维用自然景物来映衬人物情感,特别是“远树带行客”和“孤村当落晖”的描写,构建出一种清幽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诗中表现出的友情与人生哲理,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作送别圣代无隐者:暗示时代变迁,隐士难觅。
    • 英灵尽来归: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 不得顾采薇:隐喻生活的艰辛。
    • 江淮度寒食:描绘友人在故乡度过节日的情景。
    • 同心与我违:表达友情的离散与心境的差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生活比作“东山”。
    • 对仗:如“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传递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与理想。
  • 荆扉:象征贫困与隐士生活的艰难。
  • 远树、孤村:代表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维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友人的祝福
    • B. 对人生的感慨
    • C. 以上皆是
    • 答案:C
  2. “江淮度寒食”中提到的“寒食”节日主要是为了?

    • A. 祭祖
    • B. 迎春
    • C. 送别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王维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与李白的《送友人》都表现了送别的主题,但王维的作品更为细腻,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选解读》

相关查询

甲寅西归江行春怀十首 其五 浣溪沙 沁园春 鸡雏 好事近·风雨打黄昏 送赵君十绝 八月十一夜作文起夜兴 访吴安抚竹洲 秋兴 黄山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户字头的字 牙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积箧盈藏 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吡咯 赤蘲 龟冷支床 舟中之指可掬 缶字旁的字 三人六样话 腮结尾的成语 琴操 春袗轻筇 借紫 华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