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4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42:37
南浦下鱼筒,孤篷信晚风。但闻竹枝曲,不见沧浪翁。
在南浦的河边,我看到渔筒漂浮着,孤独的小船随晚风而行。耳边只听到竹枝曲的旋律,却看不见那位沧浪翁。
“沧浪翁”出自《庄子》,象征着回归自然、逍遥自在的生活。诗中提到的“竹枝曲”则是中国古代流行的民间歌曲,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寄托。
作者介绍:贺铸(约1052-1110),字方回,号云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风格清新婉转,富有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的困境,诗人以清新的意象和淡淡的忧伤,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变竹枝词九首之六》通过简单的场景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眷恋。诗的开头以“南浦下鱼筒”引入,呈现出一种宁静的水乡风光,渔筒的存在让人感受到渔民生活的单纯与艰辛。而“孤篷信晚风”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愈发凸显,孤独的小船在晚风中飘荡,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奈与漂泊。
接下来,“但闻竹枝曲”则转向音乐的描绘,音乐常常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竹枝曲的旋律既是对生活的感慨,也是一种对美好记忆的追忆。然而诗人却说“未见沧浪翁”,这句中隐含着对渔翁的思念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说,即使听到美妙的曲子,心中依旧有那份缺失的孤独。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内心孤独的反思,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情感细腻,意味深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感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南浦下鱼筒”中的“鱼筒”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竹枝曲”是指?
“不见沧浪翁”中的“沧浪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同样描绘自然,但贺铸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而白居易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生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