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3:13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
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
争奈归期未可期。
这首词描绘了十里长的楼台依偎在翠绿的山峰之间,百花盛开的地方,传来杜鹃的啼叫。亲切地与过路人交谈,显得不同于流莺轻快地飞过。梦中惊醒,正好是晴朗的时光。无数声声只在诉说着不如归去。天边的远方岂能没有归去的意念,偏偏归期却未能确定。
杜鹃啼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与思乡、离别的情感相联系,如《离骚》中提到的“朝饮木兰之芳香,夕饮江春之清流”,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晏几道(约1040年-1115年),字叔原,号简斋,宋代著名词人,擅长描写婉约细腻的情感,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富有情感,常常表现内心的细腻感受。
在宋代,士人多处于应酬和政治纷争之中,晏几道在这种环境下,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抒发个人的情感,表达对归乡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词正是他在某次出游时,感受到春天的美景与归家的渴望而作。
晏几道的《鹧鸪天》以其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而著称。首句“十里楼台倚翠微”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描绘出一种典雅而静谧的场景。楼台的存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表现,更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接着“百花深处杜鹃啼”,将春天的生机和情感结合,杜鹃的鸣叫在这里成了抒情的工具,传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后半部分“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显现出一种温暖的情感,然而这种温暖又与流莺的自由翱翔形成对比,暗示着内心的压抑和对自由的渴望。“声声只道不如归”则是对归家情感的直接表达,声声细语中流露出浓浓的乡愁。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交织,展现出诗人对归乡的深沉思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晏几道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情感的波动与思考。
整首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家的渴望,尽管身处美好的自然景色中,内心却充满了无奈与惆怅。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的共鸣。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深层次地反映出诗人的情感与内心的渴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十里楼台倚”中的“翠微”指的是。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 (对/错)
晏几道《鹧鸪天》 vs. 李清照《如梦令》:
苏轼《水调歌头》:
以上资料可供深入研究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