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4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4:05
原文展示:
假拙济奸真蝗出,认奸作巧巧何曾。须知我自灵於物,一点光明万古证。
白话文翻译:
假如用笨拙的方式来对付狡猾的事物,结果就如同蝗虫的肆虐;而把奸诈当作巧妙来识别,岂不是自欺欺人?要知道,我的智慧是与万物相通的,一点光明可以作为万古的证明。
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在表达对智慧的追求和对伪聪明的批判时,可能借鉴了古人对智慧与愚笨的对比,以及对虚伪与真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225-1296),字梦阮,号了翁,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他是士大夫阶层的一员,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感受和对社会的思考为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启蒙相交织的时期,诗人以个人的智慧反思社会中的伪善与奸诈,表达了对真理和智慧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短小精悍,字句简练却充满了深意。诗人通过“假拙济奸”与“认奸作巧”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中伪善与真实的矛盾。诗中提到的“蝗虫”象征着那些在社会中肆意妄为、侵害他人的奸诈之人,而用“假拙”来对待这些人,显然是无效的,甚至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害。
接着,诗人强调了自己的智慧与万物的灵动相通,表明他所理解的真理并不需要复杂的伪装,而是一种直指本质的洞见。最后,“一点光明万古证”则是对智慧与真理的坚定信念,暗示着即使在漫漫长路中,真实的智慧也能为人们指引方向。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及对伪智慧的严厉批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假拙济奸真蝗出:用笨拙的方式来对付奸诈,结果如同蝗虫肆虐般的灾害,暗指用无能的方式反而会助长奸诈之事。
认奸作巧巧何曾:将奸诈当作聪明来识别,实际上是在自欺欺人,讽刺那些看似聪明却不明真相的人。
须知我自灵於物:强调自己的智慧是能与自然和社会相通的,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智慧的自信。
一点光明万古证:一点明亮的真理可以作为万古不变的证据,表明了真理的永恒性和重要性。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伪聪明与奸诈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反思。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假拙”指的是什么?
“一点光明万古证”中,光明象征什么?
诗人对社会现象持什么态度?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