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李参政 其三

《次韵李参政 其三》

时间: 2025-07-28 10:58:56

诗句

行有尚时观习坎,不终止处认兼山。

止中自有流行好,不在从违用舍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58:56

原文展示:

行有尚时观习坎,不终止处认兼山。
止中自有流行好,不在从违用舍间。

白话文翻译:

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虽有坎坷也要接受;
停下脚步时要认识周围的山川,别让自己停滞不前。
在停下的时刻也会有流动的美好,不要执着于放弃和选择之间的纠缠。

注释:

字词注释:

  • 尚时:强调时机,意指要注意时势的变化。
  • 习坎:习惯于坎坷,指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 止中:停止的状态中。
  • 流行:流动,指动态的美好事物。
  • 用舍:指选择与放弃的过程。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流行”与“止”的对比可联想到古代哲学中关于动静的辩证关系,尤其是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0-1099),字元亨,号止庵,宋代诗人、官员,擅长诗词,风格典雅,常与友人唱和。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与变革并存,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强调在动与静中寻找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行”和“止”的探讨,深刻表现了人生旅途中的选择与思考。开篇以“尚时观习坎”,强调在行走中应关注时势,表示诗人对现实的洞察力与警觉性。接着提到“止中自有流行好”,则引导读者思考即使在停滞的时刻,也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与变化,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令人振奋。诗中通过对比,展示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呼唤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应丧失信心,而应在变化中寻找机会,探索自我。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涵深远,体现了魏了翁作为宋代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哲理思考,既有对生活的反思,也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诗中蕴含的哲理非常适合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能引起共鸣,提醒我们在忙碌与压力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欣赏周围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有尚时观习坎:行走时要重视时机,习惯于面对生活的坎坷与挑战。
  2. 不终止处认兼山:在停下来的时候,认清周围的环境与山川,意识到不应停滞不前。
  3. 止中自有流行好:即使在停顿状态下,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流动。
  4. 不在从违用舍间:不要过于纠结于选择与放弃之间的矛盾。

修辞手法:

  • 对比:行与止的对比,强调动态与静态的哲理。
  • 形象化:通过“山”和“流行”形象化人生的各种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动静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与思考,勇敢面对坎坷,珍惜每一个瞬间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人生旅途,代表探索与前进。
  • :象征停顿与反思,代表内心的宁静。
  • 流行:象征美好与变化,代表生活的多样性。
  • :象征自然与环境,代表人生的障碍与支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行有尚时观习坎”意味着什么?
    A. 生活中要关注时机
    B. 生活中要放弃一切
    C. 生活中要安于现状
    D. 生活中要追求完美

  2. “止中自有流行好”指的是什么?
    A. 停止一切活动
    B. 在静止中也能发现美好
    C. 永远保持不变
    D. 只关注外界变化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魏了翁的《次韵李参政 其三》更侧重于对生活态度的探讨,李白强调的是孤独与思乡之情,而魏了翁则是在动静之间寻找内心的平衡与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魏了翁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风入松 寿吴大宗师 摸鱼儿 和王平轩 摸鱼儿 双莲一斡,为人折去,仲举邀予? 【商调】梧叶儿_赠龟溪医隐 【双调】水仙子_归来重整旧 【双调】殿前欢_杨廉夫席上 湖州竹枝词 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杂吟 其三 杂吟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瓦的词语有哪些 三仕三已 偏私 包含历的词语有哪些 閠字旁的字 故弊 萧斧之诛 焚林竭泽 香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倾开头的成语 龝字旁的字 走杀金刚坐杀佛 池鱼之虑 半劳动力 黑价白日 疾不可为 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