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再和张文学

《再和张文学》

时间: 2025-04-27 00:45:07

诗句

安知后来者,所作不如今。

孰可执牛耳,君能贯虱心。

孤根才一寸,老干忽千寻。

未必子期死,无人听古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5:07

原文展示:

再和张文学

安知后来者,所作不如今。
孰可执牛耳,君能贯虱心。
孤根才一寸,老干忽千寻。
未必子期死,无人听古音。

白话文翻译:

谁能知道后来的诗人所作的作品就一定不如现在的呢?
谁能够掌握艺术的主导权,你是否能理解内心的深刻?
根基虽然只有一寸,却能长成千寻的古老树干。
未必子期已经去世,就没有人能够聆听到古老的音韵。

注释:

  • 后来者:指后来的诗人或创作者。
  • 牛耳:比喻掌握权力或主导地位。
  • 贯虱心:表达对深刻理解和领悟的追求。
  • 孤根:独立的根基,象征基础。
  • 千寻:形容很高或很长,表示成就的可观。
  • 子期:春秋时期的著名音乐家,代表古典音乐的精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莹,号阮亭,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他的诗作常带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艺术的深切体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对后代诗人的期待,表达了对艺术传承和发展过程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哲理性的思考为主线,探讨了艺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首句“安知后来者,所作不如今”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后辈创作能力的怀疑与期待。诗人借助“牛耳”这一意象,强调了掌握创作主导权的重要性,暗示着艺术创作需要对深刻内涵的把握。

接着,诗人以“孤根才一寸”来象征初始的创作基础,虽然微小,但经过岁月的沉淀,能够成长为“老干忽千寻”,展现出艺术创作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最后一句“未必子期死,无人听古音”则引发了对艺术永恒性的思考,表明即使伟大的艺术家如子期已经去世,传承与回响仍然存在,只需有人愿意去倾听。

整体而言,诗中蕴含着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展现出刘克庄对文学的热忱与对未来创作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安知后来者,所作不如今”:提出对未来诗人创作能力的疑问,暗示当下创作的独特性。
  2. “孰可执牛耳,君能贯虱心”:探讨艺术的掌握与理解,强调内心深处的领悟。
  3. “孤根才一寸,老干忽千寻”:用比喻表达创作基础的渺小与未来成就的伟大。
  4. “未必子期死,无人听古音”:反思艺术的永恒性,强调传承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创作基础比作“孤根”,将其成就比作“老干”。
  • 对仗:句式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引发思考,增强表达的力量。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艺术的继承与创新,表达了对后代创作的期待与对传统艺术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根:象征初始的基础,代表创作的起点。
  • 老干:象征经过时间沉淀的成熟与成就。
  • 子期:代表古典音乐的象征,暗示艺术的永恒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了对后代诗人创作能力的期待? A. 孤根才一寸
    B. 安知后来者
    C. 君能贯虱心

  2. “牛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权力和主导地位
    B. 创作的基础
    C. 音乐的精髓

  3. 诗中提到的“子期”是谁? A. 一位著名的诗人
    B. 一位音乐家
    C. 一位文学评论家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克庄的《再和张文学》更注重于对艺术创作的哲理思考,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哲理。两者在意象和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刘克庄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夜乐 虎丘燕集送□□□之秣陵分赋涵空阁 娄东园雅集分韵得两字 武陵市舍 半泾 吴浦归帆 娄江馈饷 题赵承旨竹居图 和杨廉夫新居韵 乾隆十六年三月初三日迎銮献诗召试行宫谢恩恭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逼凑 龝字旁的字 包含哗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气的词语有哪些 一筹不吐 钻刀立誓 瓜李之嫌 该首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守望相助 荆棘载途 韋字旁的字 懵然无知 攴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车字旁的字 取之不尽 中天婺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