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4:02
问讯竹溪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几度书来说乞身,果然跳出软红尘。
推黄粱枕了无梦,对紫薇花他有人。
杜老诗犹怀主相,瞿昙法贵等冤亲。
竹君樗叟俱强健,天遣相从寂寞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对红尘纷扰的逃避。几次书信中表达了想要脱离世俗的愿望,最终真的超脱了世俗的束缚。推开那梦幻的黄粱枕头,便再无梦境。而在紫薇花下,依旧有他人相伴。杜甫的诗仍然怀念着往日的朋友,释迦牟尼的法则使得众生有情。竹君和樗叟都是强健的隐士,天命使他们在这寂寞的地方相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静庵,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高远的思想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际,反映了诗人对纷扰世事的逃避之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借用竹溪的意象,表达了与友人隐居的理想。
刘克庄的《问讯竹溪二首》通过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反思与感悟。开篇提到“几度书来说乞身”,既表达了诗人多次向友人诉说自己想要隐退之心,也展现了他对尘世纷扰的不满。接着“果然跳出软红尘”,则是对这一愿望的实现,跳出红尘意味着超脱了世俗的束缚,步入了理想的隐逸生活。
而“推黄粱枕了无梦”,用黄粱梦的典故,强调了世事如梦的哲理,暗示了人生的虚幻与无常。再到“对紫薇花他有人”,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也传递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温暖,尽管隐居,但并不孤单。
诗中接着引入了杜甫和释迦牟尼,表现了对历史诗人和哲学思想的怀念,体现了诗人与前人的精神联系。“竹君樗叟俱强健”,则是对隐士生活的赞美,竹和樗都是自然的象征,代表着自由与独立的思想。最后一句“天遣相从寂寞滨”,则强调了命运的安排与隐士之间的相互陪伴,尽管生活寂寞,但有志同道合之人相伴,显得格外珍贵。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事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意象与历史典故的结合,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思索的画面,给人以启迪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意象与历史典故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友谊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乞身”指的是什么?
A. 请求隐退
B. 请求财富
C. 请求名声
“黄粱梦”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真实的生活
B. 虚幻与无常
C. 朋友之间的友情
诗中提到的“竹君樗叟”代表什么?
A. 诗人
B. 隐士
C. 政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