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沈仲居进三国志

《寄沈仲居进三国志》

时间: 2025-05-06 02:13:40

诗句

万死中原百战争,流芳遗臭各垂名。

思量陈寿已饶舌,又费先生一管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3:40

原文展示:

万死中原百战争,
流芳遗臭各垂名。
思量陈寿已饶舌,
又费先生一管城。

白话文翻译:

在这片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原大地上,多少人死去,多少战争交替,留下的都是名声和骂名。想想陈寿已经说了很多,我又何必让先生再为此写下厚厚一卷呢?

注释:

  • 万死:形容死伤惨重,数不胜数。
  • 中原:指中国的中心地区,历史上多次成为战争的焦点。
  • 流芳遗臭:形容人的名声或影响,有的留芳百世,有的臭名昭著。
  • 陈寿:三国时期的历史学家,著作《三国志》。他以详细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著称。
  • 先生:此处泛指历史学家或作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过,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受到重视。诗人通过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了对战争和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中原战争的描述,折射出历史的悲剧与英雄的命运。开头的“万死中原百战争”直接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惨痛代价,展现出那一时代的动荡与痛苦。而“流芳遗臭各垂名”则进一步引出了历史人物在战争中留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名声,既有让后人铭记的英雄,也有被唾弃的罪人。

接下来的两句思考陈寿的叙述,表明诗人对历史记载的反思。陈寿作为三国志的作者,已经将那个年代的故事讲述得很详尽,诗人意识到再多的文字也难以改变历史的真相,反而显得有些多余和沉重。这种感觉在“又费先生一管城”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似乎在自我质疑,为何还要再写,似乎历史的重负让他感到疲惫。

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战争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死中原百战争”: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无法计数,暗示战乱频繁。
    • “流芳遗臭各垂名”:历史人物因其行为留下的名声,既有正面,也有负面。
    • “思量陈寿已饶舌”:想到陈寿已经写得很详细,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感慨。
    • “又费先生一管城”:再次写作似乎是多余的,表达出诗人的无奈与深思。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流芳遗臭”形象地描绘了历史人物的不同命运。
  • 主题思想: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和反思,表达了对战争造成的悲剧和对历史记载的困惑,展现了对生命和和平的珍视。

意象分析:

  • 中原:象征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无数的英雄与悲剧。
  • 战争:代表着人类历史的动荡与痛苦,带来死亡与毁灭。
  • 名声:象征着历史人物的成败与评价,反映了人类对名利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刘过
    • C. 陶渊明
    • D. 李白
  2. “流芳遗臭”是什么意思?

    • A. 只留下好名声
    • B. 既有好名声也有坏名声
    • C. 不留下任何名声
    • D. 只留下坏名声
  3. 诗中提到的“陈寿”是指哪本书的作者?

    • A. 《史记》
    • B. 《三国志》
    • C. 《汉书》
    • D. 《资治通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探讨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诗词对比

  • 刘过 vs. 杜甫:刘过的作品更关注历史的记载与反思,而杜甫则更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与对国家的忧虑。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现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三国志》原文及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罗隐故居 题李商叟半村壁 题李半村晒蓑台 题筠州赵县丞寒谷 题江心寺 题慧二梅图 题侯侣之九歌图 题何仙姑旧居 题丁少瞻林园 题钓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瞎灯灭火 夸夺子 包含夸的成语 搜扬 包含澌的词语有哪些 加爵 青锋剑 晦黑 及溺呼船 白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包含貌的成语 笃定泰山 舟字旁的字 扼腕兴嗟 伶仃孤苦 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耒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