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4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44:40
经咸阳北原
作者: 马戴 〔唐代〕
秦山曾共转,秦云自舒卷。
古来争雄图,到此多不返。
野狖穴孤坟,农人耕废苑。
川长波又逝,日与岁俱晚。
夜入咸阳中,悲吞不能饭。
这首诗表达了在秦山转动的历史背景下,曾经的雄图霸业如今已不复存在。这里曾经是英雄争斗的地方,而今却少有人再回来。荒野上,只有孤零零的野狖和农人耕作过的废弃园地。长河依旧流淌,日子与岁月一同渐渐逝去。夜幕降临在咸阳古城时,令人感到悲伤,以至于无法进食。
作者介绍:马戴是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与历史,语言清新、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马戴游历咸阳北原时,正值历史的变迁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经咸阳北原》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带领读者回顾了曾经辉煌的秦国历史和如今的荒凉现实。诗中“秦山曾共转,秦云自舒卷”开篇即将读者引入历史的长河,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历史轮回的感慨。接下来的“古来争雄图,到此多不返”,则直接点明了历史的无情,英雄辈出却最终都难以回归的悲剧。
“野狖穴孤坟,农人耕废苑”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展现出英雄消逝后的孤独与无奈。同时,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运用“川长波又逝,日与岁俱晚”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最后的“夜入咸阳中,悲吞不能饭”则是对历史的总结,展现了诗人心中难以言表的悲伤与痛苦。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深沉,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征与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孤独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通过对咸阳北原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秦山曾共转”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变化
C. 英雄的回归
“农人耕废苑”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A. 社会繁荣
B. 社会的荒凉与变迁
C. 人们的勤劳
诗的最后一句“悲吞不能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绝望与悲伤
C.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但其情感基调更为积极向上;而马戴的《经咸阳北原》则更强调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孤独,体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历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