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1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12:02
挽萧帅机虎溪
文天祥
世以千金重,谁能学隐君。
一门名似雨,满座客如云。
志愿生无憾,声华死有闻。
韩碑照原草,含笑有斯文。
这首诗表达了世人对财富的追求,谁又能像隐士那样淡泊名利。门庭如雨般的名声涌来,宾客如云。志向的追求没有遗憾,声名和才华即使在死后也会被人传颂。韩愈的碑文照耀着原野,带着微笑的文人风范。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惟白,南宋末年抗元名将和诗人。他以忠贞不屈的精神和丰富的文学成就著称,尤其是在国家危亡时刻的表现。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文天祥在国家动荡之际,以诗歌表达对隐士理想的向往以及对志向的坚定。诗中对名利的反思和对文化的追求,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理想与信念。
文天祥的《挽萧帅机虎溪》以深刻的哲理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一个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名利与淡泊之间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世以千金重”引入,直接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感慨,接着通过“谁能学隐君”提出了对隐士生活的赞美,暗含对世俗名利的鄙夷。
诗的中间部分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场景,“一门名似雨,满座客如云”,反映了文人名声的蔓延与追逐,然而在这种表面的繁荣下,诗人却感到了一种虚无和无奈。到了诗的最后,文天祥以“志愿生无憾,声华死有闻”来总结,表达了自己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虽然身处困境,但对于理想的坚持却依然不减。
整首诗在形式上整齐,内容上却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文人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物质与精神、名利与理想之间的关系。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坚持信念、不屈服于现实的精神。
诗中“世以千金重”意指什么?
“一门名似雨”中的“名”指的是什么?
文天祥的创作背景与哪一历史时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