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范蜀公挽辞二首 其一

《范蜀公挽辞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7-30 16:53:36

诗句

正学跻经席,孤忠入谏垣。

论储十九疏,议乐数千言。

勇去高门地,归乘下泽辕。

华颠不及用,遗恨满丘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6:53:36

原文展示:

正学跻经席,孤忠入谏垣。
论储十九疏,议乐数千言。
勇去高门地,归乘下泽辕。
华颠不及用,遗恨满丘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范蜀公的怀念与敬仰之情。诗中提到他在学术上的造诣,忠诚地向君主谏言。讨论储君的问题时,他写了十九篇疏章,论述音乐礼仪的内容也有数千字。勇敢地离开高官的地位,回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他的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心中满是遗憾。

注释:

  • 正学:指正式的学问或学术。
  • 跻经席:跻身于经书的讲解或讨论之中。
  • 孤忠:形容独自保持忠诚。
  • 入谏垣:进入朝廷,进行谏言。
  • :指储君或王位继承人。
  • :指上奏书或建议。
  • 议乐:讨论音乐和礼仪。
  • 高门:高官显贵的居所。
  • 下泽辕:指归于普通百姓的生活。
  • 华颠:华丽的才能,但未能施展。
  • 丘樊:指广袤的田野或场所,象征未能实现的理想。

典故解析:

范蜀公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因其直言不讳、勇于谏言而受到后人的尊敬。诗中提到的“储”的问题,暗示了对国家未来的关心和忧虑。文人常常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忠诚和正直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为主,风格清新而深沉,常常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来增强作品的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范蜀公去世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其生前事迹的追忆与钦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臣的尊重及对政治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范蜀公挽辞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悲悼情感的挽诗。诗人通过对范蜀公生前事迹的回忆,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不屈的精神。开篇即提到“正学跻经席”,显示出范蜀公在学术上的造诣,接着“孤忠入谏垣”一句,表现出他在朝廷中的直言不讳和忠诚的形象。诗中的“论储十九疏,议乐数千言”,不仅彰显了他的学识深厚,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心。

在表达对范蜀公的怀念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勇去高门地,归乘下泽辕”,将范蜀公高官显贵的地位与他归于平民的选择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他的高尚情操与人生理想。最后一句“华颠不及用,遗恨满丘樊”则是对范蜀公才华未能施展的惋惜,情感真挚而深刻。

整首诗语句凝练,情感饱满,既有对忠臣的崇敬,也有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社会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正学跻经席:表示范蜀公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能够在学术的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
  2. 孤忠入谏垣:强调他在朝廷中勇于谏言,尽管身处孤立,但始终忠诚于国。
  3. 论储十九疏:描绘他对国家后继问题的深思熟虑,撰写了十九篇建议。
  4. 议乐数千言:表明他在音乐礼仪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广泛。
  5. 勇去高门地:叙述他勇敢地离开显赫的地位。
  6. 归乘下泽辕:回归到平民的生活,体现出他对名利的淡泊。
  7. 华颠不及用:感慨他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8. 遗恨满丘樊: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高门地”与“下泽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华颠不及用”,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才华的局限性。
  • 排比:通过“论储十九疏,议乐数千言”的排比句式,增强了表达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范蜀公的怀念与敬仰,对其忠诚与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代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正学:象征着知识与学问的光辉。
  • 孤忠:象征着忠诚的坚定与孤独。
  • 高门:代表着权力与地位。
  • 下泽辕:象征着归隐与平民生活。
  • 华颠:象征着未能发挥的才华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维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孤忠入谏垣”中的“孤忠”是什么意思? A. 孤独的忠诚
    B. 孤立的忠臣
    C. 忍耐的忠诚
    D. 失落的忠实

  3. 诗中提到的“华颠不及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忧国忧民
    B. 对美的追求
    C. 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
    D.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挽辞》
  • 《杜甫哀悼诗》

诗词对比:

  1.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的自由与追求。
  2. 杜甫的哀悼诗:注重社会责任与对国家的忧虑,情感更为深沉,反映了对现实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韩维传记与作品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圣朝 羲州醮罢,命郭志全讲道德二篇 贺圣朝 贺圣朝·送春 贺圣朝 贺圣朝 贺圣朝 秋夜闻鹤唳 贺圣朝 贺圣朝·道人幽趣 贺圣朝·春光明媚 贺圣朝 二首赠王司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点水的字 星星落落 日窟 软言 出人望外 效死输忠 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革字旁的字 申冤吐气 隶字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囚禁 包含逼的成语 魚字旁的字 事关重大 祗承人 包含暴的词语有哪些 架屋叠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