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3:04
定风波
作者: 王蛰堪
野水飘流旧未经,一川玉泻碧澄泓。
骇绝峰垂千尺壁,如劈。
汀花岸草不知名。犹记形骸浑忘处,
惊惧。听教险后更逢生。
浊世清游能有价,图画。
山光水色总堪凭。
这首诗的意思是:
野外的水流潺潺,像是从未经过的地方,一条清澈的河流宛如一泻千里的玉带。
险峻的山峰悬崖峭壁,犹如被劈开一般。
岸边的花草不知名,仍旧记得那样的身影仿佛已经忘却了。
惊惧之中,听从教导,经历险境后又得生机。
在这混浊的世道中,清幽的游乐是多么珍贵,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
山的光辉与水的色彩,都是值得我凭依的。
诗中提到的“浊世清游”可以理解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求一片宁静和清明的空间,这一主题在古代文人诗作中屡屡被提及,强调心灵的归属和自然的慰藉。
作者介绍:王蛰堪,生于当代,是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作品多以自然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王蛰堪游览名山大川时,受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内心的感悟。
《定风波》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观察与感悟,诗中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与清幽,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在诗的开头,以“野水飘流旧未经”引入,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似乎在描绘一个未被人类污染的自然境地。接下来的描写更是细腻:清澈的水流、陡峭的山壁,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奇与壮丽。
诗中“惊惧”一词,传达了在面对自然的壮丽时,内心涌起的敬畏与震撼。而“听教险后更逢生”则体现了诗人在经历挫折后,依然能够从中获得生命的启示与希望。最后,诗歌以“山光水色总堪凭”作结,强调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心灵的依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玉泻”比喻水流的清澈,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出在纷扰浑浊的世道中,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骇绝峰”形容的是什么?
“浊世清游”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听教险后更逢生”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蛰堪的《定风波》相比,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李白的笔调更显豪放,情感更为奔放,展现出不同的诗风和情感表达。